主要产品境内收入下降 博力威收入增速放缓
近年来,博力威收入增速放缓,其大客户多为出口企业,恐深受关税政策影响。其布局的锂离子电池存量替换对公司的贡献有限。更重要的是,其多项财务数据还存在谜团待解。
前不久,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博力威”)科创板IPO首发过会,而《红周刊》记者翻阅其招股书及相关问询函回复内容发现,博力威收入增速正在放缓,其主要产品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境内市场收入甚至出现大幅下滑。更关键的是,其销售收入及采购数据存在巨额的勾稽差异,需要公司做出解释。
主要产品境内收入下降
博力威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主要产品为轻型车(即电动两轮车)用锂离子电池、消费电子类电池。在2018年以前,其收入主要来自于消费电子类电池领域,该部分收入占其总营收的比重在五成以上,随后其开始着力发展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如今,其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收入占比接近50%,已成为第一大核心产品。
轻型车的动力来源主要为铅酸电池、锂电池两大类,根据博力威问询函答复中对前述两类电池优劣对比情况来看,铅酸电池的安全性较高,而采购价格上,二者分别为300-400元/kwh、800-1200元/kwh,锂电池采购价格约为铅酸电池的三倍,技术也更加成熟。由于上述原因,铅酸电池在电动轻型车领域占据着主流地位。但锂电子的放电率较高,故相同容量锂电池续航里程高于铅酸电池,此外,锂电池还有携带方面,支持快充技术,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基于此,博力威生产的锂电池主打国外高端市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其境外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56.31%、47.88%、51.81%、55.57%。
2018年,乘着境外电动车市场发展的东风,博力威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实现收入4.17亿元,较上年的2.38亿元,增加1.78亿元,增速高达74.83%。然而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后该产品销售增速大幅放缓,具体来看,2019年,博力威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的收入为4.41亿元,仅比上年增加了2425.97万元,增速骤降为5.82%。与此同时,据问询函回复显示,其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境内收入大幅减少3720.27万元,同比下降14.60%。
而其境内销售的下降,似乎是受到了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的影响。博力威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品主要用于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摩托车,据招股书显示,博力威境内电动自行车电池各期的前五大客户累计共15家,其中仅有4家主要面向境内销售,其余客户的主要市场均为境外。而欧盟于2019年1月实行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关税政策,主要针对中国生产的电动自行车产品。此外,中美贸易摩擦对出口企业的影响也不小,博力威主要客户的销售难免会受到影响,作为上游供应商的博力威也会间接收到影响,因此,其2019年其相关产品在境内销售下降就不难理解了。
不仅如此,博力威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大幅下降,2018年其在国内轻型车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按收入)为10.00%,至2019年已经下降至5.66%。对此,博力威在问询函答复中表示,国内共享两轮车市场高速发展使得市场迅速扩张,但该市场竞争激烈且订单具有大批量特点,鉴于公司自身产能有限,且共享市场属于新兴领域,为避免市场风险,其减少了对此类客户的销售,该部分收入由2018年的4808.08万元降至2019年的747.00万元,故其市场占有率因市场扩大而被稀释。
目前,博力威似乎已经陷入了成长乏力的泥淖之中。2019年其营收增速为7.7%,较2018年31.36%的增速来看,已然大幅放缓。于是,自2019年开始,其又着眼于布局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存量替换市场,但据上文来看,目前制约锂电池在电动轻型车领域实现对铅酸电池全面替换的最核心因素在于锂电池成本高于铅酸电池,而如何突破这一关键问题博力威却未在招股书中给出答案。
另据问询回复显示,2019年,博力威存量替换市场实现的销售收入仅为140.09万元,2020年上半年,该部分销售收入也仅为342.81万元,可见,博力威存量市场的替换之路道阻且长。
销售收入涉嫌虚增
不仅如此,博力威在财务数据上还存在诸多谜团待解。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博力威实现营业收入10.26亿元(如表1),其中,境外收入为4.90亿元,该部分收入无需考虑增值税,境内收入所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自2019年4月1日起,由16%下调至13%,故选择分段按月平均计算后,可知其含税营业收入总额约为11亿元。理论上,该部分含税营业收入应体现为同等规模的现金流入及经营性债权的增减。
同期,博力威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8.85亿元,预收款项为2428.62万元,较上期的1846.16万元,增加了582.46万元。从现金流入额中剔除预收账款增加额的影响后,与同期含税营收相比,结果现金支出比含税收入少了2.20亿元,理论上,应导致经营性债权的增加。
进一步来看,博力威2019年末的应收账款为2.39亿元,较上期的1.8亿元增加了5887.45万元,坏账准备较上期增加了419万元,应收票据较上期减少了343.19万元,故其经营性债权合计增加5964.1万元,然而,这却比2.20亿元的理论应增加额少了1.61亿元,这意味着其2019年有上亿元的营业收入没有相关财务数据支撑,存虚增的可能。
以同样的方式计算博力威2018年营收数据,仍存在上亿元的勾稽差异。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其实现营业收入9.53亿元,其中境外收入4.22亿元不考虑增值税因素,境内收入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自2018年5月1日起,由17%变更为16%,故分段按月平均计算后得出其含税营收约10.4亿元。2018年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金额为9.10亿元,预收账款较上期增加了390.16万元,从现金流扣除该金额影响后与含税营收相勾稽,结果现金支出比含税收入少了1.33亿元,理论上,应导致经营性债权有相应规模的增加。但2018年其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合计金额仅较上期末增加了2350.64万元,坏账准备金额变动较小忽略不计,其经营性债权新增金额比理论应增加额少了1.1亿元,这意味着博力威2018年有上亿元的营业收入缺乏相关数据的支撑,存在虚增的嫌疑。
据问询函回复内容介绍,2018年、2019年,博力威还分别存在3264.51万元、2981.75万元的应收票据背书及贴现金额,可即便将该部分数据考虑进去,与上述勾稽差异金额相较,仍分别相差7700多万元、1.31亿元。因此,对于博力威营业收入连续多年来均存在巨额勾稽差异的原因,还需要公司给出具体说明。
采购数据不合理
除了营业收入数据存勾稽差异外,博力威的采购数据也存在诸多疑点。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博力威向锂离子电池组原材料的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为2.80亿元(如表2),占采购总额的比例为38.84%,由此推算出其采购总额约为7.21亿元。考虑到当年增值税税率的变化,分段按月平均计算,可估算出其含税采购金额为8.20亿元。理论上,该部分含税采购额应体现为现金流出及经营性债务的增减。
博力威2019年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金额为6.60亿元,本期预付账款变动额较小,相关影响忽略不计,将现金流与含税采购总额相较少了1.59亿元,该部分应体现为经营性债务的增加。
2019年,博力威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合计为2.82亿元,2018年相同项目合计金额为2.64亿元,由此可算出2019年与采购相关的经营性债务增加额为1787.77万元。显然,这一结果与理论应增加额1.59亿元相较,少了1.42亿元,这也就代表着博力威有上亿元的采购金额没有相关财务数据的支撑。
以同样的方式核算其2018年的采购数据,《红周刊》记者发现其中仍然存在巨额勾稽差异。
2018年其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为2.30亿元,占采购总额的比例为29.11%,由此可推算出其采购总额为7.91亿元。按相应增值税税率计算其应支出的增值税后,可大致估算出其含税采购为9.20亿元。同期其“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8.05亿元,由于预付账款变动较小,不用考虑该因素影响,将其支出的现金流与含税采购总额相较少了1.15亿元。然而,2018年末,其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仅较上期末增加了2757.87万元,比1.15亿元的理论应增加额少了8772.31万元。
可见,多年来博力威的采购数据均存在疑点,其中的缘由需要公司给出具体解释。(记者 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