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煤先松后紧 煤价先跌后涨

从今年煤价变化和市场走势来看,出现进口煤先松后紧,数量先多后少,国内市场先抑后扬,煤价先跌后涨的走势。目前,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明年,我国经济恢复速度进一步加快,用电量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9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将带动煤炭消费需求保持增长态势。笔者预测,明年,我国华东、华南地区海上调入煤炭数量有望增加3000-5000万吨。那么,明年,在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如何稳煤价,保供应呢?

1.供需错配引发今年煤市前松后紧。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下游煤炭需求低迷,但进口煤大量进入国内市场,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煤价大跌。而下半年,严控进口煤之后,沿海煤炭运输逐渐变得繁忙起来,国内煤炭走俏,拉动煤价上涨。这里边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进口煤先是放开,后是严格限制,尤其四季度,每个月新增1000万吨需求转至国内市场,促使北方港口运输繁忙。二是国内煤炭生产和供应出现问题,煤炭进口收紧之后,国内市场转好、供需双高是意料之内的事。但受产地环保和安全检查、内蒙倒查20年、煤管票管理严格等因素影响,上游发运不畅、港口库存低位、压船增多,引发贸易商坐地起价、煤价快速上涨。

2.避免寅吃卯粮,进口煤尽量平分到每个月。

今夏,上级曾经提出,尽量在淡季少采购进口煤,而旺季增加进口煤,来确保国内煤炭供应、稳定煤价。但从南方电厂储煤方式和水电运行情况分析,一年中冬季煤炭消耗多一些,煤炭市场相对紧张,而其余时间,需求相对平稳。因此,可以考虑将一年进口的2.7-2.9亿吨煤炭相对均匀的分到每个月,例如:春、夏、秋季每个月进口煤可以控制在2000-2200万吨,而冬季多进口一些。这样做,既可以确保国内煤炭可靠供应,又可以平抑煤炭价格;不会出现今年的寅吃卯粮,煤价波动过大的现象。

3.确保煤运大通道安全畅通。

此次冬季出现用煤紧张、煤价上涨现象,再次凸显北煤南运大通道的重要性。在北方港口中,黄骅港主打自己货种,堆场虽小,但中转能力强,今年黄骅港再破2亿吨;“蒙冀线—曹妃甸港”运距稍远,以蒙煤散户为主。而“大秦线—秦皇岛港”通道以大型板块货源为主,且集疏运能力强,市场竞争优势明显。但是,在今年四季度,煤炭运输市场趋紧之际,秦港强大的运输能力和重要作用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对秦港的使用上,上级出现分歧。交通部指出秦港的煤炭运输功能是国家战略,发改委的要求是打高秦港库存,平抑煤价;而地方却要求加快退煤、限制秦港运量,建国际旅游港。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虽然我国的煤炭产量和消费量增幅收窄,但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短期难变,且逐渐控制进口煤数量。从数据上看,我国南方海上调入煤炭总量的75%来自北方港口,南方对北方港口的煤炭拉运量还在增加。在这种大背景下,发改委和交通部的要求无疑是明智的,也是非常正确的。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保障南方用煤需求,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并稳定国内煤炭价格。因此,现在削弱秦港运能,建一个希望渺茫的旅游港似乎操之过急,且与现实脱节。

4.发挥秦港煤价风向标作用。

国内煤市转好,南方煤炭需求继续增加,仅仅依靠黄骅港和曹妃甸港增加运量是不够的。秦皇岛港地理位置优越,集疏运能力强,煤炭运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内四大矿、六大电都集中在秦港下水,且大秦线存在继续增量的可能。从秦港煤炭发运数量上来看,今年,月度煤炭吞吐量在1100-1600万吨之间徘徊,距离其设计能力和最大运行能力1600-1800万吨均存在不小的差距。

根据以往经验,只要秦港存煤降至500万吨左右持续两周,锚地下锚船增至30-40艘以上,煤价上涨的概率就非常高;而且秦港煤价上涨之后,会带动周边港口煤价出现上涨,进而拉动期货和产地、下游的煤价均出现波动。因此,应在做好环保抑尘的情况下,继续发挥秦港煤炭市场晴雨表和煤炭价格风向标作用。尽量将大秦线优质资源集中供应给秦港,按秦港最大运输能力组织生产,使秦港煤码头能够实现满负荷运转。通过挖掘秦港运输潜力,提高装卸效率,将秦港库存提高到550万,甚至600万吨;同时,压缩下锚船数量,达到保障南方电煤稳定供应,平抑煤炭价格的目的。(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