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花“飞舞” 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稳健前行

2月1日,大年初一,河钢邯钢生产线上一片忙碌。兑铁、加料、吹氧、倒渣、出钢......一系列熟练操作让炼钢过程变得精准而高效。从压减粗钢生产到精品钢材产能不断提升、高精尖产品陆续下线,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增强钢铁产业的内生动力,推动工业经济稳健前行。

虎年第一天,山钢集团莱钢银山型钢板带厂冷轧生产线同样是一派火热景象。钢卷在轧机中来回“飞舞”,先进技术的应用让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春节期间,山东指导企业提升产能利用率,护航工业稳增长。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2020年我国经济工作总基调。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十里钢城:旧貌换新颜

粉尘飞舞,机器轰鸣;钢花四溅、钢水奔流。这是曾经的炼钢情景。如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让“十里钢城”旧貌换新颜。

2月8日上午,河北南网第一家重卡充换电站在德龙钢铁投入使用,标志着钢铁企业通过构建绿色运输结构实现绿色转型。

走进掩映在树木芳草间的德龙钢铁厂区,或粗或细的管道在道路两旁有序排列,地表水、循环水、中水等分类流动,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的用水效率和重复利用率在智能化手段下实现大幅提升。从“排污大户”到“绿色工厂”,转型升级让这家钢厂变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减污增收双赢利。

“德龙钢铁厂的案例可以证明,通过环保限产措施等手段,河北钢铁行业在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减排方面进行了巨大投入。”中国钢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石洪卫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河北已实现产能压减目标,钢铁品种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用钢占比大幅提升。河北钢铁产业集中度也明显提高。经过去年的减量重组,钢铁企业集团减少至四十余家。

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及智能化改造让河北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成效显著。2021年,河北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7%,降幅是全国近两倍,规模以上工业总能耗同比下降5.3%,降幅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8.2%,排名全国第3,新增上云企业超2万家。”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龚晓峰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目前,河北有58家钢铁企业建成省级绿色工厂,25家钢铁企业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全国第1;石家庄、唐山、邯郸4.3米焦炉全部退出;8089家企业完成搬迁入园进区、就地改造提升;1475家淘汰关停企业实现“清零”。

瞄准2022年,河北有望书写更多“厂区”变“景区”的故事,推动以钢铁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北京冬奥会筹办‘三件大事’交汇,为推动河北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龚晓峰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2022年,河北将继续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高潜未来产业,推进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加快建设全国转型升级试验区,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下一步,围绕8大省级主导产业,河北将突出抓好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5200项以上,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加快壮大新兴产业,构建产业产值梯度培育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链,河北将深化“万企转型”,着力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开足马力忙生产,力争首季“开门红”

在山东,存量变革同样让不少钢厂换新颜、获新生。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山东最大的单体钢厂。钢铁行业逐渐步入产能过剩和需求疲软阶段,公司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产品结构调整实现调整转型,延伸产业价值链,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已研发出节能、绿色、环保的先进生产线,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中率先突围。

日钢集团的转型,是山东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缩影。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孔庆成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山东狠抓了落后产能的淘汰退出,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新型产业的突破发展和数字经济的赋能应用。下一步,山东将把增强产业创新力摆在核心位置,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研究员付保宗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谈道,河北、山东等地有不少绿色钢厂,对钢铁行业的落后产能和高污染领域进行了有效限制,积极推动钢铁行业绿色化转型,严格遵守相关能耗排放标准。

绿色转型大趋势下,传统产业同样可以通过转型升级来实现“老树发新芽”。付保宗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要正确认识和看待传统产业,拒绝对传统产业的“一刀切”;还要重视市场机制下的创新,通过优胜劣汰机制激发产业活力;要通过法制化手段推动绿色转型。(中国电子报)

关键词: 传统工业 转型升级 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