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程营收不足2万元 大山教育转型遇阻

近日,大山教育发布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益1.1亿元,与去年的1.74亿元相比,同比下降36.7%;大山教育上半年除税前亏损983万元,2019年同期除税前溢利为2475.9万元,由盈转亏。

大山教育表示,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公共卫生事件导致暂停实体教学、辅导时长及就读人数减少所致。

这是大山教育7月15日登陆港交所后交出的第一份成绩单。受疫情影响,大山教育线下教学停摆,上半年成绩不尽如人意。

同时,疫情也让线下机构开始向线上转型,大山教育更是将自己定位为“OMO课后教育提供商”,但今年上半年其线上课程的营收却不足2万元。

“疫情之后,整个中国的教育产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单纯做线下教育的公司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为了求生,OMO模式几乎成了一条必须要走的道路。”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但线下企业向线上转型,并不是单纯的把课程从线下搬到线上就能够实现。

线上课程营收不足2万元

财报显示,公司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4.3%减少至今年上半年的17.4%。尽管实体课程暂停导致收益减少,但仍继续产生折旧开支及设施成本等固定成本,故毛利及毛利率有所减少。

同时,受疫情压力影响,大山教育较大幅度地减少了员工成本,由去年同期的6501.3万元降低至4641.6万元,其中董事薪酬下降9.18%,其他员工成本下降24.19%,其他员工退休福利计划供款下降62.42%。

而大山教育在上半年以及招股说明书中提到的OMO,并没有实质进展。

截至目前,公司主要收入仍来自线下,定位为“OMO课后教育提供商”的大山教育线上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根据财报,其2019年线上课程收入不足40万元,今年上半年线上课程也仅实现营收1.8万元。

不难发现,大山教育线上业务仍旧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在线教育企业的流量之争格外激烈,甚至有机构宣布,正式关停线下业务,向线上转型。而大山教育似乎仍旧是“线下思维”,与其所称的向OMO模式转型相差甚远。

提及未来前景,大山教育表示,透过专有线上学习平台“学习8”,可吸引更多学生及维持有利于学生的优质教学水准,并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但从大山教育上半年线上课程的表现来看,其上述表态似乎有待商榷。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线上和线下的产品、技术和运营都是有区别的,转型的话这几方面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江瀚也认为,线下企业需要将服务体系和用户体验体系建立起来,这也需要企业有专门的人才能够深刻的理解互联网玩法,并且将这个商业模式真正构建起来,OMO需要一整套适应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互联网化。

线下转线上并非易事

疫情以来,线下机构面临生存危机,不少机构由于房租、人工等成本高企,不得不关停。

头豹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经济环境的改善及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推动在线教育模式的出现及发展,相较于在线教育模式,线下教育机构发展弊端逐渐显现。线下教育场景需具备教育实施场地,交通便利且环境好的教育场地将为线下教育企业带来较高的运营成本。在生源不稳定的情况下,线下教育场地的空置率将造成企业的资金浪费,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在此背景下,不少线下机构不得不向线上转型。但线下转线上看起来容易,但真正做到融合且体现出竞争力,并非易事。

“疫情后,不仅仅是教育行业,很多行业都是线上化的趋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5G等技术的进步,在线教育等行业的线上体验会越来越好,而且它具有成本、地域等方面的优势,线下转线上肯定是大方向。

但同时,他还认为,线下企业转线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本质上核心还是内容,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内容取胜。但转型的话比如获客率、获客方式、讲课风格、盈利模式的设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对于线下机构来说挑战很大,不一定每一家都能够转型成功。(李春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