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系统性思维,麦汇网为您保驾护航

近日,在某经济学者论坛上,参会专家共同关注着一个话题,那就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创新。创新一直是热门词汇,不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是社会,鼓励创新必然绕不开知识产权保护,目前知识产权保护已被提到国家战略与顶层设计的高度。

麦汇网了解到我国正加快制定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与面向2035年的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有观点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麦汇网认为,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保护创新,也是保护新型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实体经济,更是引导资金沉淀抑制金融泡沫并加强资本进行长期价值投资信心的关键所在。

但当下社会知识产权保护观念还是比较淡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远远滞后于企业需求,诸如知识产权侵权责罚力度弱以及损害企业利益等不良现象亟待改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一个专利受到侵权的平均赔偿额度大约为10万,而在美国,一个专利侵权赔偿额度平均高达几百万美元、甚至数亿美元。麦汇网觉得我国的惩罚力度太弱了,根本起不到震慑作用。尽管近年来我国惩罚力度有所提高,但仍不容乐观。因此,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违法的惩治力度,对于恶意侵权和其他严重侵权情节的,必须加大赔偿力度。“恶意侵犯知识产权要‘罚到倾家荡产’”,目前我国专利侵权的1-5倍惩罚性赔偿已进入立法条文,麦汇网相信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不断完善已是必然。

除此之外,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成本较高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如何降低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成本,是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重中之中,更是激励企业加强创新的根本。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案例分析,造成企业知识产权维权较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现有知识产权刑事犯罪的法律与司法解释过于原则和宽泛、可操作性差、执法标准不统一、基层执法存在诸多困扰。因此,改变知识产权“侵权成本过低、维权成本过高”现状是当务之急。

此外,对于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恶性起诉、滥诉导致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被动侵权的违法行为,也应加大打击力度。对于企业来说,知识产权保护既是矛也是盾,如面对侵权,知识产权保护就是打击侵权的矛;对于恶意起诉被动侵权,企业更应拿起知识产权保护的盾。

麦汇网认为加强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不是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一个人的事情,是所有人的事。首先要形成普遍性的社会共识,;例如大家都要尊重知识产权;还要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知识产权保护,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社会治理等多种手段,建立行政执法、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等全链条式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