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西城·艺展百年——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推出六部红色原创剧献礼建党百年

身边人写身边事  ——原创话剧《枣花儿开了》

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原创话剧《父·李大钊》

身边人演身边事 ——原创话剧《什刹海畔电波》

身边人学身边事 —— 原创音舞诗旗帜·英雄》

青春演绎革命经典 ——原创儿童剧歌舞剧《红星照我去战斗》儿童武术剧《鸡毛信》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传播西城区红色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将开展以“红色西城·艺展百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其中将倾力打造并推出六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原创剧,向中国共产党百华诞献礼。通过戏剧、儿童歌舞剧、武术剧、音舞诗画等多样艺术形式,以群众参演的方式再现那段难忘的峥嵘岁月,与西城百姓共同回望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百年时光里,那些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和岁月里,向革命先驱致敬,在富足生活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群众参演+百姓观演:从表演中获得升华,从观演中得到教育

以青春之名,向革命先驱致敬——《父亲·李大钊》(青少版)

提到西城区的红色文化,首先就要提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1920年,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体,在西城乃至整个北京市,到处都有他为革命事业奋斗的身影。而他的故居就坐落在今天的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1920年至1924年,李大钊一家就居住于此,这里也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父亲·李大钊》当中,很多的故事情景就发生于此。

image.png

由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出品、北京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轻松戏剧俱乐部编排演出的原创话剧《父亲李·大钊》(青少年版),将于4月24日重登陆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该剧自2011年首演至今,历经十年不断打磨升级,成为深受西城区乃至全北京市民都非常喜爱的剧目之一,通过来自轻松俱乐部的青少年演员的动情演绎,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生活工作直至英勇就义的经历完整再现。讲述了其从领导“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从“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确定到建党主张的发表,从对青年学子的帮助到对膝下儿女的教育,以生动感人的情节和激情澎湃的故事。

image.png

参演该剧的演员们是来自不同年级的青少年们,通过此次剧目的排演,他们不仅获得了专业的表演技能,更能在表演中了解一代革命先驱李大钊的生事迹,更能重新审视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得到充分的爱国主义教育。

惊心动魄,话剧版“潜伏”上演——《什刹海畔电波》

西城区蕴含丰富的红色文化,《什刹海畔电波》通过话剧的表演形式,讲述一段在抗战时期,发生在什刹海地区的真实故事。

20世纪40年代,晋察冀女游击队队长刘桂芳在一次任务中受伤,养病期间被组织考察派遣到北与参加过长征的老革命吴启满,以夫妻身份化名为王凤岐和王文,与另一名假扮两人的母亲的革命者吴妈组建家庭到北潜伏。在北地下工作者叶绍青的帮助下,租住伪警察张警长的小四合院作为掩护,电台在小院中秘密架起,鸡窝为掩护,晾衣架为发报天线,情报工作得以秘密展开。北地下党组织因叛徒出卖,叶绍青为通知王文撤退而被日军抓捕,叶绍青将计就计举报张警长是私藏电台的地下党,在王文的默契配合下,终于将证据坐实,借机除掉了这一汉奸,并秘密从北脱险。而这段故事,就是根据革命先烈王文和王凤岐夫妇的真实事迹改编,同时他们也是电视剧《潜伏》的主角原型。观众将跟随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剧情,了解特殊年代地下党员的坚韧与付出,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

感动几代人的经典故事,以新面貌再度归来——儿童歌舞剧《红星照我去战斗》

提到《闪闪的红星》,相信从老人到中青年都非常熟悉,这部八一电影制片厂在1974年上映的电影,讲述了潘东子从一个贫困的农家孩子,成长成为一名智勇双全的小红军战士的故事。直至今日,很多人还可以随口哼唱出电影里的歌曲。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儿童歌舞剧《红星照我去战斗》就改编于这部电影。表现的是红军时期江西苏区的儿童团员潘冬子、妹妹杜鹃以及众多的儿童团小伙伴,在红军离开苏区北上长征后,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不怕困难和牺牲,依靠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巧妙周旋,坚决斗争,逐步成长为坚强的革命小战士的故事。该剧由西城区第二文化馆出品,并与北京嘉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创作推出。它融合了舞台戏剧表演、声乐歌唱、舞蹈于一体,全部由6-14岁儿童出演,是儿童剧的一个大胆尝试。本着“儿童剧儿童演”的原则,充分发挥戏剧的宣传和教育功能,通过排演红色经典,提高少年儿童对于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了解党的发展历史和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从而激发对于党的热爱,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他们奋发读书,立志成才,未来奉献社会的远大志向和决心。

少年当自强,“武”动革命力量——儿童武术剧《鸡毛信》

image.png

儿童武术剧《鸡毛信》改编自同名经典红色电影,而原版电影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反映中国少年儿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对敌斗争的儿童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大奖的儿童影片。

image.png

image.png

儿童武术剧《鸡毛信》是由北京市西城区第二文化馆出品,国人拳道功夫会馆进行演出的经典剧目,本剧以和年代书声琅琅的校园为背景,由孩子们课间活动时的小矛盾引起老师的感慨,继而思绪回到那个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通过五幕剧带我们回到抗日战争时间,和海娃一起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冒险。从接受任务到路遇险境,从与敌人斗智斗勇到送信过程一波三折,最终看到胜利曙光,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尾声又将我们带回美好的校园,在孩子们稚嫩的总结声中坚定“勿忘历史、牢记使命、报效祖国”的思想。此剧采用儿童武术剧的形式生动地呈现了这一扣人心弦的故事。通过武术+舞蹈相融合的创意编排,以及沙画、戏曲等艺术形式的融合,向当今社会的儿童传扬红色历史文化,从小培养他们坚强、勇敢的良好品格。

音舞诗画,颂扬党光辉历史——《旗帜·英雄》展现多样艺术

原创剧目《旗帜·英雄》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为时间线索,以鲜明的旗帜为时代符号,以民族英雄为闪亮坐标。该剧的创作初衷,就是希望通过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歌颂我党的光辉历史,向建党百年献礼。

《旗帜·英雄》以时间为轴线,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英模人物、典型事件和北京西城的英模人物、典型事例为经纬,通过戏剧、音乐、舞蹈、朗诵等形式,配合舞台声光电及多媒体手段,将伟大的百年党史和西城的历史变迁徐徐展开,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走进历史长河中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精彩瞬间,使人在百年党史和西城变迁的形象化、情景化回溯中,回望、感悟、体会党的优良传统,通过演员们的精彩再现,礼赞西城区人民“永远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的精神信仰。

革命火种点燃青春梦想——原创话剧《枣花儿开了》

上世纪20年代,一批有思想、有抱负的蒙古族热血进步青年,为反抗压迫、摆脱贫困、寻求真理,从土默川原来到了北京蒙藏学校(现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相聚在一棵有着600年树龄的枣树旁。在李大钊、邓中夏等共产主义先驱的影响下,他们受到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启蒙,投身到如火如荼的革命洪流中。一个枣花儿开放的季节,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少数民族党支部宣告诞生,吹响了少数民族人民翻身求解放的冲锋号角。

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华诞,西城区红色文化丰富,区域内居住和工作过的革命先驱诸多,如李大钊、鲁迅等,同时作为北京中心区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尽管环境险恶,仍然涌现出无数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革命先烈。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所推出的六部经典红色剧目,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歌颂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生活水得到了历史的飞跃,取得了伟大成就。通过百姓创作、百姓参演、百姓观看,真正做到“身边人写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身边人演身边事、身边人学身边事”,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演出季”,大力弘扬西城区特有的红色文化,更好地践行“红墙意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红色 西城 艺展 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