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摄星智能创始人兼CEO杨理想: -----对军事智能化发展的新构想

【编者按】摄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在防务领域的融合应用。近日,摄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杨理想与CICC进行了广泛交流,就“军事+AI”领域的机遇与产业前景、公司发展历程、未来愿景与规划等方面分享了其独特观点与心得,供大家鉴赏与争鸣。

2015年前后,业内对于AI的本质定义还停留在机器学习阶段,深度学习也只是机器学习中一个很小的分支。从学术与科研的角度来讲,深度学习是囊括在机器学习的框架里面的,其智能程度还未能达到舆论想象的高度。

许多人对机器学习的理解存在两个极端:一方认为机器学习无所不能,另一方则认为机器学习仅仅只是噱头,而这都是错误的认知。AI和机器学习当前所面临的的紧要问题是要淘汰重复、简单的脑力劳动。算法本身只是软件实现的一种逻辑,所有的算法都是基于前提假设与思维逻辑写成的代码过程。深度学习现在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分类、聚类、回归,但不具备理解、记忆、推理的能力。

如果从实际角度出发,机器学习更应该从具体应用场景、行业相关联,比如现在的外卖,新媒体等APP,背后就大量使用了机器学习技术,通过技术驱动改变了服务模式,用户并不会感知后台的实现过程。

今天的深度学习技术已经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许多行业,在防务领域也是一样。比如中国自主研发的火力控制系统,初期对于目标的识别仅仅是基于规则、人力计算的。而如今则是基于机器、分类识别,进步相当明显。想要让整个行业焕然一新,就必须通过无数个“像素”共同努力,才能带来体系化的进步。

今天军工领域的产品体系,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舰船、发动机、雷达等等的硬件产品。“软件定义硬件”的概念正逐渐开始普及并得到重视。

从2016年开始,“军事+AI”已经成为军事战略的发展方向之一,给中国军工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信息化已经在军队推动了二三十年,但是相对来说在真正落地方面还是比较滞后。美军从2001年开始发展智能指控,2015年前后已相继问世DeepMind、AlphaGo,美军在智能方面已经做了十五年左右。中国如果在军事领域一旦跟美军产生了代差,时间差是很难追回的,所以“军事+AI”非常急迫。这种急迫性同民营的电商、金融、搜索等领域不同,“军事+AI”的价值是无法用价格和市场衡量的。而军事智能化的发展对解放军来讲是比较好的一个战略机遇,从原来的机械化、信息化,直接跳到智能化,很有希望同美军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形成比肩的态势。2018年底,解放军已经从上至下,消除了对新技术的怀疑心理,充分完成了“军事+AI”的概念宣贯。

图片1.png

那么如何才能让“军事+AI”在整个防务系统内发挥它最大的能量?防务有两个特点,一是对抗,二是决策。以美军正在开发的“先进作战管理系统”(ABMS)与“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JADC2)为例,首先就需要“即时智能化引导系统”去构建整个智慧防务体系的核心。

首先,军事产品与民用产品最大的区别,就是对方是变化的,是有智慧的个体/群体,是对抗式的,即时作战智能引导系统就是通过融合双方的对抗特点,充分考虑对抗博弈过程;其次,军事智能的核心是做决策,决策即制定策略,策略可以抽象理解为作战的艺术与方式方法以及一系列智慧行动的集合。例如一架飞机起飞,走什么样的路线去突破敌方防空系统,打击敌方的关键目标,这就是策略,它非常讲究即时性、全面性和可解释性的。

此外,未来智能化发展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多,很多的知识、情报、策略都可能有迷惑性,这也被称作是“战争迷雾”。既然有军事智能化的产品问世,这也就表明别国也在做。因此需要“反AI”作为所有决策安全的护卫,保障知识和情报是正确的,而非伪造的。如果一千名地方人员制造了一万条假信息,是可以做到人工辨别的。但如果一台计算机每秒制造了十亿条假信息,人工则是无法及时处理和辨别的。除此之外,在应对和分辨大量的假消息时,人类思维还会出现盲从。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繁华的路口只要有5%的人改变了方向,剩下95%的人一定会随从。这就要用“反AI”的方式把“盲从效应”压制下去,变成层次与清晰度更高的战略研判。

由此可见,知识、情报、策略生成、反AI这四个方向是共同围绕着“即时智能化引导系统”这一核心,共同去构成整个智慧防务体系。摄星智能也以“一个核心,四大方向”为脉络,发布了“星河”知识图谱、“星智”算法平台等多个可落地的军事智能产品,共同构成了智慧防务产品体系。

摄星一直秉持“为军队”服务的理念,不断更加深入的思考未来“军事+AI”具体是什么模式。现在所做的项目和技术,都全面符合作战流程。摄星提出的很多概念,业界和军方现在逐渐沿用。摄星也将永远保持这样有生命力的节奏,不断创新,敢想、敢做、敢实现。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沉淀、所有的积累,都是为了最后一刻能够走入战场,走入一线作战部队,在战争中发挥核心战斗力,这是摄星永恒不变的发展目标,所有在这个过程里形成的方法、方式、形式,都是为了达成这个目标。

作者简介:

杨理想:摄星智能创始人兼CEO

主要研究方向为NLP、CV、分布式人工智能与多智能体系统、自主无人系统与集群控制等。曾主持军内近百个人工智能重大项目论证与管理。

(摄星智能创始人兼CEO杨理想)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观点 智能 创始人 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