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很冷 安置点很温情

五常临时应急队伍

仓前实验中学安置点现场

陈畅拿着南京理工大学的录取结果

鸬鸟一桌暖心饭吃得开开心心

安置人员在北湖小学安置点阅读书籍

安置群众正在高声歌唱

“烟花”来袭,为避险转移,给市民群众撑起遮风避雨的“温暖之家”,截至昨日13时,全区共启用避灾场所146个,转移群众5.3万人、集中安置2.7万人。

室外雨势凌厉,避灾安置点内却格外温情。尽管避险群众人数众多,但每个安置点都秩序井然,不仅如此,还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在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安置群众中传递蔓延,并构筑成一个个动人故事,最终成为这座城市的“爱心屏障”,给予我们携手抗击“烟花”的信心和决心。

五常街道安置点

成立了一支特殊的应急抢险队

昨日,在五常街道五常中学避灾安置点,成立了一支特殊的应急抢险队。

这支来自中建三局的应急抢险队共有队员200名,疫情期间参与过雷神山、火神山方舱医院的建设行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拥有“十八般武艺”,为抗击台风“烟花”做好了准备。

这次防台转移,他们被安置在五常中学避灾安置点。听着窗外越来越大的风雨声,来自湖北黄冈的47岁架子工关双全、钢筋工组长孙树灏、河南老木工李二平实在坐不住了,号召工友自发成立了应急抢险队。

“其实去年就准备了台风应急预案,准备组织临时应急抢险队。碰上今天这个契机,他们就纷纷站了出来。”中建三局负责人谢红明说。公司还为应急抢险队配备了推土机、挖掘机等专业设备,抢险队的成员很多都是技术工人,使用这些大型设备十分熟练,一旦发生滑坡、洪涝等次生灾害,他们就能立即出动,完成抢险救灾任务。

五常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副主任周骐告诉记者,从昨晚6点至11点半,五常中学应急避灾点已安置转移群众1400余人,该安置点共有三个区,分别为五常中学的体育馆及食堂一楼、二楼,现场指挥有度、秩序井然。同时,安置点也为群众提供了水、八宝粥、牛奶、面包等食物充饥。疫苗接种登记工作也在安置点同步开展,工作人员排查了仍未接种新冠疫苗的工人名单,搭建起临时疫苗接种点,为相关群众上门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中泰街道安置点

现场载歌载舞笑声阵阵

中泰街道安置点位于中泰街道南湖东路与元宝路交叉口的中泰中学新校区。由于学校还未投入使用,空间又较大,能容纳更多的群众,此次便紧急调用。

刚进入中泰中学,记者便听见阵阵歌声传来,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安置群众在长廊一处空地上高声歌唱。现场音箱、话筒一应俱全。《水手》《左手指月》《红尘情歌》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其中,大家不再羞涩,纷纷加入高歌一曲,引来现场笑声阵阵。

记者与旁边的杨大姐聊天后得知,她来自云南,苗族人,39岁。她说杭州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当地很多人选择来杭州打工,和她一起来杭州的就有30多人,其中年龄较大的50来岁,年龄小的25岁。

来杭时间也长短不一,时间长一些的有4年多,短的则刚来几个月。“我们都是一起过来的苗族老乡,平时下工有时间,我们姐妹就会聚到一起唱唱歌、跳跳舞,这音箱就是我们带来的,就是来这里比较着急,没能把我们苗族的衣服带过来,不然就更好看了。”杨大姐说着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她们穿着苗族服装的照片。

交通越来越发达,如今坐飞机回云南只要三个小时。“我们有时也会自己开车回去,两天一夜时间比较长,但大家边走边玩,也很有意思。”杨大姐说道。

说着,杨大姐和姐妹们又跳起舞来,边上观众的掌声又响起来了。伴随着动人的音乐,杨大姐们将这份快乐传递给了更多的安置群众,使大家在风雨中感受到了些许温暖,也让这个临时应急安置点充满了欢声笑语。

瓶窑镇安置点

流动阅读点提供满满“精神食粮”

昨日一早,余杭区图书馆瓶窑分馆流动阅读点分别走进瓶窑北湖小学、瓶窑一中等临时避灾安置点,为避灾群众提供阅读服务。

“这里比在工地安全,有说话的伴儿,有书报、奥运会可以看,什么都不缺,我们待得很舒心。”周辉是瓶窑镇利富豪智能终端设备项目工地的一名建筑工人,24日晚上,他和工友们一起转移到瓶窑一中临时避灾安置点。

“为丰富受灾群众在安置期间的文化生活,我们在安置点设置了流动阅读点。根据实际情况和阅读需求,配备了医学养生、百科知识、儿童读物、党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图书800余册、期刊杂志200余册和报纸100余份。”瓶窑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瓶窑在全镇范围内设置了北湖小学、瓶窑中学、瓶窑一中、开元曼居商铺等17个临时避灾安置点,转移人员7264人。安置点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生活、防疫物资一应俱全,基本医疗服务、蚊蝇消杀、防暑降温等工作全部到位。此外,安置人员还能享受丰富的文体活动,让大家住得安心、住得舒心。

仓前街道安置点

“老婆孩子都在身边,这里就是家”

在仓前街道仓兴街的仓前中学安置点里,陈明武正和妻儿边吃着花生边闲聊。窗外暴雨如注,一家人谈谈笑笑,显得格外温馨。

陈明武今年49岁,老家四川,是中天建设的钢筋工。提及儿子陈畅,他满脸欢喜,因为儿子今年考上了大学,以612的高分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去年儿子忙着高考,一直没见他,没想到刚过来就碰上了台风,但收到了他带来的好消息,太高兴了。”

陈明武的妻子苏琳平时在老家边开建材店,边带着儿子。十多年来,夫妻俩聚少离多,只有寒暑假,一家人才有机会团聚。“虽然这次过来遇上了台风,但一家团聚比什么都重要。”

她透露说,丈夫常年漂泊在外,一直是工程在哪,人就在哪。今年是丈夫在余杭工作的第3年,儿子高考录取结束,她立马告诉丈夫这个好消息,没想到碰到了台风“烟花”,被统一安置在这里。“家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安置点的环境很好、很安心,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有24小时值班的警察巡视,心里很踏实、很幸福。”苏琳说道。

从2011年起,来自重庆的陈光满和妻子方翠英便一起在工地上作业。十年来,夫妻俩辗转于不同城市,白天是同事,晚上是夫妻,相爱相伴,默契配合,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最佳“拍档”。

今年4月,夫妻俩来到余杭仓前,目前是杭州地铁3号线建设工地的塔吊司机和指挥。高空作业时,丈夫是塔吊司机,而妻子方翠英则负责指挥。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陈光满的“目的地”,就是方翠英“指挥”的方向。

“不在工地吃饭时,我们就是谁有空谁负责做饭。生活上也是互相照顾,谁有空,谁就多做点,照顾下比较忙的人。”方翠英说。

台风来临,夫妻俩和其他工友一起转移到安置点。陈光满告诉记者,数十年辗转于各工地,类似的安置经历有很多,但这次是最舒心和满意的一次。“感谢政府为我们安排的这么好,一日三餐都有人准备好,不需要工人自行解决,为我们省了很多麻烦。今天早上的粥不够了,他们还为我们准备了蛋炒饭。”夫妻俩满意地说道。

鸬鸟镇前庄村池上民宿

张罗一桌丰盛的饭菜 免费招待安置村民

“大家快入座,先喝点酒水饮料。”昨天中午11点半,鸬鸟镇前庄村池上民宿老板赵明伟、金华英夫妇俩热情地招呼着老人们入席。

这一桌丰盛的酒菜,招待的并非赵家的亲友,而是因台风“烟花”安置到民宿的12位村民。

赵明伟告诉记者,前几日村干部找他商量转移安置的事儿,他满口应承下来,并主动提出免费安置。“台风来了,这几天民宿也没有客人,正好安置乡亲们。”赵明伟说,镇里、村里对他家开民宿很支持,现在对老百姓又这么关心,夫妻俩就想借此机会表达一下心意。

池上民宿住了6户共12位村民。村民郑金宝、沈水根今年70多岁了,血压有点偏高,转移时走得急,忘了带药。上午村干部还特意给几位老人送来了高血压药。

“你们就安心住在这里,有什么需要,就和我们说。”前庄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副主任赵怡平叮嘱老人们。

记者 李书畅 陈坚 俞晓菲 倪明伟

见习记者 郑凯萍 张瑚滢 高瑶瑶 王玺钧  严嘉慧

通讯员 施振东 吴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