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也能变“公园”
日前,在濮院镇红旗漾村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项目现场,一条水下生态长廊已然建成,水中多套曝气装置也已全面启用。
濮院镇农经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20多万元,覆盖周边农田1500多亩。生态沟渠设计为回流循环装置,分段安装了多套微孔曝气系统,以增加水体流动性和溶氧含量。通过这套系统的净化,水中的氮、磷含量可分别下降10%和30%以上,水体水质也从以前的五类水提高到现在的三类水。
同时,项目通过对沟渠进行底泥改良,建设“水下森林”,投放多种生物菌和水生动物,有效提高农田尾水自净能力,实现了稻田退水“零直排”的目标,改善了水体周边村民的生活环境。
濮院镇红旗漾村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项目是我市近年来加速推进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今年我市持续实施“生态沟渠+”工程,计划完成工程覆盖面积7000亩,其中,河山镇1000亩结合土地全域整治与高效节水灌溉,以“生态沟渠+河浜”的全封闭模式,打造稻田退水“零排放”区;崇福镇3800亩稻虾种养基地和洲泉镇2200亩美丽田园示范区以“生态沟渠+生态塘”的半封闭模式,实现稻田退水洁净排放。
近年来,我市以“洁净排放与循环利用”的理念,着力构建“田—沟—塘—河”的区域治理循环系统,并根据平原水网的沟渠特点,以田为基,以水为脉,对农田周边的沟渠、池塘、内河等排灌设施进行生态修复,建设生态沟渠和生态缓冲河塘,形成了田间总排渠型、湿地型、断头浜型和区域循环型等一批具有桐乡特色的生态沟渠治理模式,达到了稻田退水“零直排”建设目标,实现了田园、村落、农业生产的生态化。
“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利用稻虾综合种养生态养殖模式、有机肥施用、绿色防控和高效节水灌溉等技术,将末端治理和源头管控、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相结合,全链条式推进稻田退水治理。”桐乡市农业生态建设指导中心主任周雪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