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成年人撑起“保护伞”——全区今年关爱保护未成年健康成长综述

参加“小螺号故事会”、参与“红领巾爱学习”活动、走进家风家教实践基地、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这些教育实践纷纷为孩子们打开社会课堂的大门,引领他们体会校园之外的精彩;

实施送教上门、开设“四点半课堂”、开展“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建设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展法制教育等关爱青少年成长的“温暖活动”,仿佛一簇簇温暖的篝火,伴随青少年在成长道路上勇敢前行;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我区始终把关爱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希望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在帮扶特殊群体上下功夫,在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上做文章,在未成年人教育成长工作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了让孩子们在安全、和谐、有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全区各层级各部门从基本生活保障、校园环境整治、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整体氛围营造等方面都做出了长足努力。大手拉小手,用爱浸润孩子们的心田,一起奔向幸福的明天。

思想教育 引领儿童健康成长

大足石刻文化中包含了“慈、善、孝、义、廉”等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区妇联结合大足石刻孝廉文化,创建了“重庆市大足石刻家风家教实践基地”,2020年组织了部分镇街留守儿童、困难儿童、爱心妈妈共计140人在家风家教实践基地接受孝文化教育等系列活动;完成了“大足巾帼园”建设,引进了“重庆和爱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大足家扶中心”等入驻巾帼园;在双桥经开区文图馆也建立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为儿童发展阵地建设筑牢坚实堡垒。

同时,区妇联还成立了以区心理学协会成员、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检察官、律师等为成员的家庭教育讲师团,承担全区家庭教育报告会、公开课、讲座、咨询等任务,推广和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提升家长自身素质,增强家庭教育能力。打造“相约星期三”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宣讲品牌。累计举办“相约星期三”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共计80余场、“小螺号故事会”150余场,惠及家长及学生6万余人。

区民政局连续3年通过购买社工服务开展“益童足梦”农村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项目。组织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开展探秘科技馆、“四点半课堂”、“温度课堂”、“父爱无言细水长流”留守儿童父亲节主题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在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健康的方方面面进行关心关怀,惠及儿童1万余人次。

区文旅委立足保护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强化文化服务工作。全区已建成文化馆2个、图书馆2个、美术馆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阅览室1个,均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今年以来,依托各文化教育类场馆,开展全民阅读、钢琴免费培训、素描美术公教等系列未成年人活动50余场次,惠及未成年人3000余人。“四川省曲艺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培训基地”在双桥经开区文化馆挂牌,全区遴选9所学校开展少儿曲艺艺术培训。依托农家书屋打造“四点半学校”公益课堂,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今年,团区委组织全区青少年积极参与“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今年上半年参学青少年12.8万余人次,每周学习人数均达2万以上。开展“寻访红色足迹”红色教育实践,团区委依托青少年宫组织青少年到大足烈士陵园、饶国梁烈士纪念碑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1500余名青少年参与。

兜底保障 让孩子们“有家可归有学可上”

为了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儿童的受教育权,区教委与各学校上下联动,牵头10个部门做好控辍保学联控联保工作,全面开展全区6—16周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情况精准“大排查”,对285名重度残疾儿童实行“送教上门”,确保所有适龄少儿接受义务教育。出台了《大足区2021年义务教育招生工作方案》,根据依法入学、就近免试、对口入学、规范公平的原则,让年满6周岁及以上儿童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此外,对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和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作出了单独的规定。

为了更好地保障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让他们吃得起饭、上得起学,2020年,区教委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0000余人次,资助金额4000余万元。2021年,共排查农村建档立卡脱贫户学生6142人,其他家庭经济困难户学生13676人,全部落实学生资助,确保了做到义务教育入学和困难学生资助两个100%。

区民政局今年1—6月共投入1911.24万元,按时按标准为孤儿、艾滋病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未成年特困人员、城乡低保未成年人等6664名困境儿童发放各类生活保障类救助资金,足月保障基本生活。

区民政局还开展了“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2021年1—6月为18名孤儿发放助学金8.64万元。出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政策,从9月份起将为在普通全日制本科(专科)院校、高等职业学校等高等院校及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照每人每年8000元的标准发放助学金,加大了助学力度。

据了解,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与救助管理站联合建设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并已投入使用,设置未成年人救助床位10张。主要负责对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遭受监护侵害、暂时无人监护等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等职能职责。

此外,区残联2021年对228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救助服务。对80名持证残疾儿童入户进行调研,详细了解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为285名残疾人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对304名特教校及特教班学生进行慰问。对贫困残疾人大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大学生进行3000-6000元入学救助,对在校残疾人大学生进行2000元生活救助。建立未成年残疾学生慰问、帮扶、救助等长效机制。

种种举措,让全区困境儿童“吃饱饭、上好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政法联合 为未成年群体打造法律屏障

今年,我区公安局各派出所与辖区社区建立工作机制,确立以社区民警、辅警、社区书记、综治专干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努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多方位多角度地为未成年人撑起“保护伞”。2021年上半年,治安(内保)支队出动警力68人次,联合派出所、教委、学校开展为期3个月的“严禁管制刀具等危险品进入校园”宣传教育和清查活动。

在建立法律屏障的过程中,主要发挥校园预防主阵地作用。目前,我区已实现法制副校长全面覆盖。区检察院共开展校园法制讲座70余场,发放宣传材料2万余册,受众近万人;积极进行教职员工涉罪信息查询,及时反馈了查询到的教职员工有涉罪信息,督促了区教委及时妥善处理。深入开展校园风险防范排查,将校园周边安全纳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内容,并把校园安全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督查内容。截至6月底,已深入26所学校开展督查,发现问题18起,整改18起。

区委政法委开展了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对校园及周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加强校园及周边安保工作,开展校园及周边文化娱乐场所、“黄赌毒”、重点人员等各类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区司法局推动全区学校全面建成“普法教育室”和“禁毒教育室”,打造“大足区矫正帮教管理中心”作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并在区职教中心、龙岗一小打造模拟法庭。调整充实“五老”法治宣讲员,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进入普法教育队伍。

同时,推动构建区级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网,开通青少年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将青少年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件全部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简化申请程序,优先受理,指派优秀律师或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做到全程跟踪监督,100%回访。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供刑事法律援助。

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政法单位,为保护未成年人织起了严密的法律屏障,最大程度地将“黄赌毒”等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过滤在校园之外,为未成年人的安全成长提供了一片净土。法律+制度全面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2020年10月,《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后,全区教育系统通过法治宣传教育月活动,以会议、讲座、主题班会课等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重点让师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内容,从立法修订内容掌握教育系统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面的职责和重点。如培养学生从品德、智力、体质全面发展增加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加了监护人监护不力、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强制报告等问题的规定。

区教委会同区委政法委草拟了《重庆市大足区防范少年儿童溺水工作导则(试行)》,报请区府办以文件形式转发到各镇街和部门落实,促进了镇街、部门及学校防溺水工作的规范化。会同公安、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应急、市场监管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了《重庆市大足区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的意见》(大足教发〔2021〕40号),进一步健全了我区中小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实施了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八化”工程,促进了学校安全管理的“法规化、系统化、人本化、信息化、责任化、常态化、标准化、规范化”;印制了《重庆市大足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稳定工作资料汇编》300余本,每校1本。

为使“一法一条例”更加深入人心,区妇联通过多渠道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同时利用“相约星期三”家庭教育公益大讲堂、“百场讲座进万家”、“女性人才招聘会”等契机,开展“一法一条例”线下宣传工作。引导公众关注青少年群体,营造了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未成年人,就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是一个家庭的寄托,一个民族的希望。关爱保护未成年人,使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免受“黄赌毒”、家庭暴力、校园欺凌等伤害,在国旗下、春风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一个社会的良知和底线。我区各级各部门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合力,并全力以赴地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撑起了“保护伞”,提供一片蓝天、一方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