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安双溪镇:科技春耕绘就新图景
雨水刚过,万物萌动,在湖北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田间地头尽显“科技范”。
步入该镇三桥村,大棚内,红彤彤、金灿灿的太阳花肆意绽放;蔬菜基地里,西瓜苗、黄瓜苗在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而在汤垴村的上空,无人机如灵动的飞鸟,有序穿梭,为广袤的农田开展春管作业。
踏入三桥村的香椿基地,村民手提水桶在大棚中忙碌着,他们正专注地采摘鲜嫩的香椿。62岁的龚桂芳动作娴熟,边采边热情地分享着采芽窍门:采摘香椿芽可有门道,一要留意颜色,得是那种粉嫩的色泽;二要关注长度,芽长到8至12公分时,便是最佳采摘时机,此时的香椿芽口感最为鲜嫩。
“咱们这儿的香椿,全程不打农药,是实打实的绿色食品,口感绝佳,而且还有清热解毒、生发等诸多功效。”星辉花卉合作社老板刘俊贤满介绍,目前这两个大棚里,一共种了4万枝香椿,可每天产量也就100箱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扩大规模势在必行。
由于近期气温较低,香椿生长受限,产量难以匹配订单量。为了缓解这一局面,刘俊贤一方面紧急从山东订购了6万枝香椿补充货源,另一方面,果断计划再培育10万枝香椿苗,全力拓展种植规模,力求在这大好的市场行情中抢占先机。
三桥村党总支书记吴长江介绍,除了香椿种植,村里还积极谋划,打算将嘉鱼种植蔬菜的老板引进来,计划种植200亩露天蔬菜,包括冬瓜、南瓜、白菜和包菜等品种,进一步丰富村里的蔬菜产业布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杨堡村的农机培训基地,咸安区农业农村局特地邀请了慧飞无人机技术培训中心的专家,为8个种植大户开展无人机操作培训。培训现场,专家们耐心细致地讲解着操作要领:使用无人机进行农田作业,首先要在设备上精准设置程序,仔细圈定好田地的边界范围,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情况,合理设定飞行速度,将飞行高度控制在距离作物2.5至3米的最佳区间。飞行过程中,务必提前绕开或者清理田地里的障碍物,一切准备就绪后,启动程序,无人机就能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自动执行飞行作业了。
在双溪桥汤垴村,62岁的陈咏芝夫妇便是科技种田的典型代表。去年5月份,他们积极参加培训,成功掌握了无人机飞行技术。如今,在汤垴村一组的180亩油菜基地里,陈咏芝正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为油菜田施药肥。谈及科技带来的改变,陈咏芝感慨万千:“以前给700亩田打药施肥,得请5个人忙活整整一周,现在有了无人机,2天就能轻轻松松搞定,省时又省力,效率大大提高了。”
春耕时节,在咸安的乡村大地上,从特色农产品种植,到智能化的农田管理,各种科技元素共同绘就了一幅新时代科技闹春耕的乡村美丽画卷,也为乡村的繁荣发展勾勒出无限可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