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等县持续完善公共设施 提升县城居民生活幸福感
8月27日傍晚,天等县城居民黄福来,漫步来到丽川森林文化公园的步道上,边散步,边欣赏美景。
“这几年,县城变得更加美丽宜居了,生活在这样环境优美的县城里,感觉很舒服。”黄福来由衷地感叹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等县围绕城区“一轴”“二环”“三区”城镇总体空间布局,从城镇化、市民化、智慧化等方面着手,以人为核心,持续完善公共设施,优先补足功能短板,促进县城稳定、快速、协调发展,城区面积由2015年底的5平方公里扩大至8.0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015年底25.3%提高到29.73%,让更多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城镇生活。
城镇化:补短板惠民生
“要提升县城的吸引力,就要统筹市政设施‘硬件’和公共服务‘软件’建设,不断完善县城公共设施,缩小县城与大中城市设施和服务差距。”天等县委书记麦成柱说,城镇化建设关系县城乃至全县域的民生质量,只有不断推进城镇化建设,才能持续提升县城居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完善县城的硬件设施,天等县大力实施县城城区更新行动,投资155.6825亿元在中心城区实施重点项目建设97个,开工建设地下管网项目7个,完成地下管网3.12公里,完成13条街道绿化,丽川河、棵模河等沿河景观带绿化建设12.8公顷,进城大道建设完成绿化面积2.8公顷,城区公园、广场等新植草皮18公顷,城镇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同时,持续加快县城区主要路网和交通枢纽设施项目建设,补齐城镇交通短板。2022年上半年,该县又新建改建丽川路、城北加油站至荣华道路等,新建道路2.4公里。全县公交车全部免费向市民提供出行服务,全面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
市民化:聚人口扩就业
清晨,天等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龙岩社区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
早上8时,家住B区2栋5楼的黄巧妹,左手牵着儿子,右手牵着女儿,从家里开心地走出门。到1楼后,两个小孩蹦蹦跳跳地跑到停放在社区门口的免费专线公交车去上学,黄巧妹则转身走入一家制衣厂,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黄巧妹之前生活在天等县把荷乡那样村,距县城1个多小时车程。过去,受居住条件制约,她家一直都是依靠“三分薄地”种植玉米维持生计。2019年,黄巧妹一家搬迁到龙岩小区后,她在小区开设的“就业帮扶车间”找到了工作,两个孩子也到县城的思源学校上了学,不仅收入比之前翻了好几番,孩子的教育也得到了保障。
龙岩社区共安置有1868户8261人,他们来自全县13个乡镇,从农村来到县城,从田间进入车间,从农民变成市民。
这是天等县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一个缩影。
有产业和就业,县城才有吸引力,人口才能聚集。近年来,天等县持续培育、发展和提升就业帮扶车间338家。仅在天等镇,就建成龙岩社区、百灵村农大屯、仕民村江那屯、天城社区镇南街、丽川社区营坡屯、丽川社区会荣屯等6条“就业帮扶一条街”,实现“街街有车间,户户有就业”,打通“新市民”从“挪穷窝”到“断穷根”的转变。
智慧化:搭平台破壁垒
家住龙岩社区的李瑞金怎么也没想到,家门口的摄像头救了他父亲的命。
几天前,龙岩社区工作人员在视频监控大屏幕上看到李瑞金家的窗口冒出浓烟,初步判断李瑞金家发生了火灾,立即拨打119报警,10分钟后消防队员赶到,破门而入,救出瘫痪在床的李瑞金父亲,避免了一起悲剧的发生。
近年来,天等县加快建设智慧城镇,在县城各个社区内建设3D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努力实现社区管理精细化、数字化、扁平化,让群众的安全感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该县搭平台绘网格,推动网格服务管理精细化。根据户数、地理位置分布情况,天等县将各社区划分为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将网格的区域和信息录入3D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同时将各住户的户主及家庭成员信息、帮扶人信息及其它详细信息导入分布的坐标信息,实现一键搜索定位住房号及坐标;通过资源共享,在视联网终端上构建3D三维立体图像,对网格内的人、情、事、物等做到精准服务和管理。
快捷分析研判,推动社区管理扁平化。社区工作队员通过3D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三维图像,可快速掌握各个社区的户类型(低保户、残疾户、老人户等)及特殊人群分布情况和社区区情民意等内容,为开展社会治理打下良好基础。平台搭建至今,专职网格员坐班值守,监管平台提供的基础数据,对监测到社区的各类情况及时汇总登记,通过“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及时向县级职能部门“呼叫”,分派任务,快速解决居民困难和问题,满足居民合理需求。截至目前,累计帮助群众开展医保缴费、低保申请、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疫情防控管理等“为民办实事”3120余次。(记者 陈明桂 通讯员 李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