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观察:汶上持续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已然是 “生态好了,荒山绿了”


【资料图】

近日,记者走访山东汶上县军屯乡东北一带的太白山、梅山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区,随着两侧丰茂的花草拾级而上,在高处凭栏远眺,只见项目区内满目绿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致。而此前,这里却是一片矿坑深陷、危石丛生、尘土飞扬的采石矿区。

据了解,近年来,汶上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主动作为,展开科学整治,持续推进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如今是“荒料绿了,生态也好了”。

生态修复治理后的太白山矿区驻扎在矿区一线,有序修复治理

汶上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矿保科工作人员李委员介绍说:“刚到矿区时,太白山、梅山矿区内是碎石堆积、杂草丛生,一些残破的变电房、厂房、地磅、碎石机散落在矿区,特别荒凉。”

据介绍,太白山、梅山矿区的山体岩石性质为石灰岩,当地石料开采历史较长,但由于早期矿山生产工艺水平低、开采方式粗放,以致不仅山体大面积被损毁,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

面对矿区历史遗留问题多、生态环境有欠账的实际情况,汶上县对应提出了“停产、整治、修复、规范、提升”的十字工作方针,迅速成立了工作专班,按照“一矿一策”原则,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并派出4名县级干部驻矿包保,抽调自然资源部门、军屯乡、开元集团等16个单位20多名人员驻扎在矿区一线,昼夜联合,全面推进矿区生态修复整治。

今天的5月骄阳似火,正值矿山修复的关键期。那时候,密不透风的板房成了指挥部,工作人员忙前跑后,个个晒得黝黑,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矿区治理现场,推土机、铲车、叉车等大型工程车辆来回穿梭,轰鸣声、捶打声、切割声此起彼伏,工作场面热火朝天。矿区外面还设置里防护围栏,配备了洒水车、防尘雾炮等降尘设备。

历经几个月的连续奋战,汶上县顺利完成了矿区封闭清理、削坡造型、客土回填、边坡防护、道路硬化等工程,修复治理太白山、梅山矿区面积约418亩,完成了土石方工程约92万立方米。

注重治理效率,科学复垦植绿

汶上局矿保科科长李玉池介绍说,我们优先选用矿区周边村庄的堆土,用于覆盖矿区裸露的地表。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减少运输成本,还能得到附近群众的广泛支持,大大提高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效率。

针对矿山修复治理,汶上县坚持绿色发展为导向,根据提标准、提速度、提效果、扩范围“三提一扩”原则,综合运用遥感航拍、三维建模等数字技术,对重点与问题复杂的区域展开边设计、边施工、边完善方案,并将矿权范围外、可视范围内破损山体统筹列入修复范围。

在矿山复绿中,汶上局生态修复科根据土壤条件,选择栽种了白皮松、雪松、红叶石楠、小叶女贞、冬青等,铺设了植草网、植草砖,还撒播了大量草种,逐步让裸露的岩面和边坡焕发了绿色生机。经过连续的治理,灰白色的残破岩体逐渐被绿色覆盖,不仅改善了矿区环境,而且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有效防止了矿区水土流失。

细化后期管护,守住绿水青山

正所谓,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太白山半山腰,“搞好生态修复 造福子孙后代”几个红色大字特别醒目。

一名正在巡查的汶上局工作人员介绍,为巩固矿区复绿成果,做好后期管护,汶上局严格实行矿山封闭管理,强化动态巡查,定期对矿区修复治理情况展开航拍,及时查缺补漏,持续提升矿区整体修复治理效果。与此同时,还在矿区设置了信息管护牌,矿山信息、管护目标、管护措施和责任人一目了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针对山上缺水的棘手难题,汶上县积极寻找水源,打通供水堵点,安装电力设备,修筑多条引水沟,成功引水上山,让涓涓清流源源不断地灌溉着每一株绿植,滋养大山。

再谈及矿区,周边的居民心里都有掩不住的高兴:“现在家门前的生态好了,荒山绿了,景色美了,心情也跟着越来越敞亮了。”

关键词: 石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