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精工IPO:实控人一年拿走董监高总薪酬的34%,上市前1.49亿分红进入实控人口袋,近四年巨额转贷7.33亿

小小的轴承,却被喻为工业的粮食!现实中,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轴承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有多大。

当你洗澡时,排气扇和热水器里装有轴承,当你开车去上班时,轴承位于车辆的转向、制动器、变速箱等部件中。轴承无处不在,很难想象在现代人的生活里,如果没有轴承,洗个热水澡都将是个难事。

而高端轴承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机器人、精密机床、高档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


(资料图片)

近年来,机器人在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工业制造业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推动力。而轴承作为机器人重要关键配套件,被誉为机械的"关节",对机器人的运转平稳性、重复定位精度、动作精确度以及工作的可靠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具有重要影响。

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中国轴承行业营业收入达到2,278亿元,同比增长18.03%。

近日,苏州长城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城精工")递交招股书,准备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朱克明,长城精工董事长,1960年出生的他,技术员出身,是个地地道道的冶金人,曾任常熟机械冶金工业局(原常熟市机械冶金工业公司)局长助理、常熟机电研究所所长、常熟市机冶电子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国营常熟轴承总厂厂长等系列职务。

招股书显示,长城精工是一家专业从事轴承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先进制造业企业,应用领域涵盖机床、新能源装备、工业机器人、电梯、汽车、纺织机械、工业动力传动、农业机械、工程机械、航空装备等众多领域,主要产品包括球轴承、滚子轴承、非标轴承等各类型轴承产品,此外,公司还提供轴承套圈等机械零部件产品。

实控人朱克明控制62.0178%股权

一年拿走董监高总薪酬的34%

招股书显示,恒润投资直接持有公司2,411.3521万股,占本次发行前总股本的29.3669%,为公司控股股东。朱克明直接持有长城精工886.5237万股股份,通过恒润投资、苏州恒悟、苏州恒资以及苏州恒升间接控制公司4,205.8304万股股份,合计控制公司5,092.3541万股股份,合计控制长城精工股份比例为62.0178%,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招股书披露,2021年,10名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人员在公司领薪,总计639.06万元。其中,董事长朱克明薪酬为216.91万元,这意味着,朱克明月薪高达18.08万元,其一个人的薪酬就占到了公司所有董监高薪酬总额的34%。而总经理王志良薪酬则为201.90万元,朱克明、王志良两人薪酬合计占董监高人员总薪酬的66%。

朱克明如此高的薪酬,是否已经违反了公司薪酬管理的相关规定?一位业内人士对慧炬财经表示,在程序上,董事、监事的薪酬由股东会决议,高管的薪酬由董事会决议,在决议时、被评价者应当回避,且上市公司应当将具体工资情况予以披露,避免资产不当流失、损害股民利益。

而董监高人员薪酬水平过高,在问询中往往会被监管层予以重点关注,薪酬水平的合理性一般都是问询重点。

2021年净利润1.1亿元

业绩增长背后有隐忧

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长城精工2019年、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5.03亿元、5.63亿元、8亿元;净利分别为5108.6万元、6218.28万元、1.1亿元;扣非后净利分别为3721.81万元、5217.27万元、9267.12万元。2022年前9个月营收为5.97亿元,净利为7513.12万元,扣非后净利为6691.84万元。

公司主要产品为轴承产品,报告期各期,轴承产品收入金额分别为41,936.34万元、47,558.66万元、66,580.72万元及48,035.0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比均在80%以上。

毛利率方面,报告期各期,长城精工综合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5.53%、27.02%、27.99%、28.1%,同期间,可比上市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7.70%、26.96%、26.73%、25.35%,2019年长城精工毛利率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均值。

虽然报告期内长城精工净利润增长,但招股书也暴露了不少隐忧,其偿债能力不佳,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

去年前三季度现金流为负

2021年净现比低于1盈利质量弱

慧炬财经发现,报告期内,长城精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498.03万元、8,512.97万元、6,574.79万元、-2,697.99万元。2019-2021年,净现比分别为1.08、1.37、0.59。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净现比低于1,盈利质量较弱。一般来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的比值大于1,说明企业能通过经营赚到现金,上市公司利润结构比较健康,有较充足的造血能力,且比值越大,企业盈利质量越好,反之则越差。如果净现比小于1,则说明上市公司净利润当中还有不少非现金流成分,比如应收账款和存货等。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9月,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697.99万元,较当年净利润少1.02亿元。

公司给出的解释是,2022年1-9月以保证金出具应付票据的比例提升,期末经营性票据保证金增加较多,长期资产投资有所增加,存在以经营性应收票据支付工程及设备款项的情形,并未形成经营性现金流入。同时,减少委托加工模式采购套圈,以直接采购套圈为主,存放在供应商处的委托加工物资当年加工完成后逐步收回,采购规模有所下降,因此经营性应付项目下降明显。

IPO前突击分红

实控人三年分走1.49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长城精工报告期内存在大手笔分红的情况,2020年1月22日,派发现金股利4,500.07万元(含税),2021年3月25日,派发现金股利共计1.05亿元(含税),2022年1月26日,派发现金股利共计9,237.50万元(含税)。

IPO前,长城精工大手笔突击分红,三年合计分红2.4亿元,而三年净利润才为2.99亿元,也就是说分红分走了三年净利润的80%。而实控人朱克明也成为现金分红的最大受益方,按照朱克明持有公司的62%股份比例来看,三年间朱克明就合计拿走了1.49亿元。

在IPO前突击分红,这意味着公司不肯将净利润投入再生产,为了上市圈钱的嫌疑很大,也不利于公司的发展,这样的公司上市后管理层是否会对公司负责,也很让人怀疑。

2021年资产负债率

竟高达61.70%

慧炬财经发现,和同行相比,长城精工偿债能力较弱。报告期内,长城精工流动比率分别为1.34倍、1.29倍、1.20倍、1.57倍,同行平均值分别为2.32倍、2.41倍、2.59倍、2.43倍,远低于同行。速动比率分别为0.94倍、0.97倍、0.83倍、1.13倍,同行平均值分别为1.80倍、1.94倍、2.08倍、1.89倍,也远低于同行。

公司表示,目前主要依靠股东资本金投入、自身经营积累及银行贷款来解决融资问题,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鉴于公司未来仍将持续进行产品更新迭代、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资金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若未能及时获取足够资金,则公司将面临较高的短期偿债风险,对公司经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资产负债率方面,报告期内长城精工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9.69%、54.92%、61.70%、47.04%,同期间同行平均值分别为32.27%、38.10%、37.32%、38.36%,远高于同行,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资产负债率竟然高达61.70%。

对此,公司解释为2022年1-9月因收到投资款,偿债能力有所提升。同行业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后资金更加雄厚,相应的偿债能力更强,而公司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且公司持续性进行精密轴承的投资,资金需求量较大,导致公司负债规模较大。

近四年巨额转贷7.33亿

财务内控有效性堪忧

穿透招股书,长城精工在报告期内的表现不禁令人担忧其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招股书显示,长城精工通过子公司长德机械进行转贷,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转贷金额分别为1.94亿元、1.84亿元、1.8亿元、1.75亿元,合计转贷金额高达7.33亿元。长城精工表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已经归还上述全部转贷涉及的贷款。

对该部分转贷问题,公司在招股书中只是表示,公司与子公司长德机械之间的转贷行为主要系满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求,不存在非法占用银行贷款的目的,不属于贷款诈骗行为,并且,公司已按贷款合同的约定按时还本付息,不存在逾期还款的情形,未对银行及其存款人造成损失或其他不利影响,不属于骗取贷款行为。

事实上在IPO审核过程中,转贷问题一直是监管机构关注的重点,转贷即发行人为满足贷款银行受托支付的相关要求,在无真实业务支持情况下,通过供应商等取得银行贷款或为客户提供银行贷款资金走账通道的行为。企业通过受托支付方式间接获得银行贷款的行为,存在改变贷款用途的情况,不符合"专款专用"的要求,违反了《贷款通则》《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有关法律规定的情形。

除了转贷,长城精工还存在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流转情况,为方便经营活动中承兑汇票的流转与使用,票据"大票拆小票"。其中,2019年票据流转金额高达1,064.22万元。

为何2019年会产生过千万的无真实背景的票据流转呢?其原因、合理性为何?这一切有待长城精工给出答案。

一位业内人士对慧炬财经表示,很多IPO企业由于民营企业背景和所属行业限制,在上市前融资困难,常常会存在通过与关联方、公司上下游等主体开具无真实交易背景的汇票以获得融资。而企业多次发生内控不规范,会对估值上的公司治理负溢价,也会影响未来的市场发行。

实控人之子参股企业为关联方

慧炬财经发现,报告期内,长城精工与朱克明之子控制的企业发生关联交易。据招股书披露,苏州长浜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为朱克明儿子朱舸持股30%公司,2019年至2021年向公司销售保持器并为公司提供少量注塑加工业务,销售金额分别为6.61万元、25.81万元、35.54万元。

慧炬财经注意到,长城精工赶在IPO前夕不再与其开展交易,但公司恐难摆脱被监管部门关注,关联交易的必要性、采购价格的公允性,这往往是监管部门问询的重点所在。

长城精工虽然业绩看似一路上涨,但实则背后暗雷涌动,巨额转贷内控薄弱成为隐忧,其最终能否成功上市,慧炬财经将持续关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