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访谈 | 天合光能高纪凡:站在同一个愿景下去思考新型能源的未来-天天热闻

作为有“芯”的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践行者,天合储能凭借高速成长与技术创新的品牌标签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近日,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接受了来自多家媒体的专访。天合储能秉承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产业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持续推动技术创新,通过预见未来、改变现状,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

Q1 问:您在博鳌论坛的时候强调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就在于电力能源的零碳化,特别是储能和氢能构筑了未来清洁能源的基石,请问您如何预测十四五期间全球的储能市场?


(相关资料图)

高纪凡:走向碳中和,第一就在于电力能源的零碳化。碳中和将会带来更高比例的电气化。和光伏、风能不同,储能解决了时间的不平衡性,氢能则是解决了距离的不平衡性。未来碳中和阶段将会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能与氢能为核心。目前可再生能源的年度装机量大,整个风光加起来会超过600吉瓦以上。这样来看,2025年左右新增的电量基本上来自可再生能源,预计在2030年以前电力系统能够率先实现碳达峰。所以需要率先实施电力碳中和,然后再逐渐地推动其他领域(原来非电力领域)的碳中和。

由于太阳能、风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时间变化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储能在解决能源供给与需求时间不匹配的问题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储能作为源网荷储的四个基本主体之一,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电化学储能技术进步较快,建设周期比较短,成本下降比较快,将会成为到十四五乃至十五五期间主要的储能方式。根据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统计,以锂离子电池为主的电化学储能占据新型储能的90%以上,未来还会高速发展。除了在技术产业上面的高速发展,储能在电力平衡系统的政策上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目前,储能作为“源网荷储”四大支柱之一,需要加快提升市场地位,尤其是建立起价格独立的市场体系。另外也要考虑储能的安全性,包括从生产到安装,到运维过程的全系统的安全标准。为了希望能够重视并统一安全等相关标准制定,加速资源的整合优化,天合推动了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的成立;在市场化政策方面,也希望能够和有关的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积极沟通,推动政策出台,实现协同性健康持续发展。天合积极践行光储行业引领者的责任与使命,在技术创新,产品与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深耕发展。

Q2 问:光伏它其实经历过几轮大的洗牌,如果把现在储能这个节点放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来看,您觉得当前的储能行业发展到了什么阶段?您过去在光伏行业积累的哪些经验影响了当下的决策?

高纪凡:中国光伏产业在二十几年里从跟随者、超越者发展到全球领先者,但光伏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深刻明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除降低成本外,要与储能、电网构建更加紧密的关系。而新型储能还处于探索的第一阶段,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技术进步非常快。储能作为资本市场宠儿,吸引进来的企业很多,必然会有参差不齐的情况,行业过热会引起某个阶段的必然洗牌,技术进步也会加速淘汰。因此储能未来会有高速发展的特征,也有市场调整的必然性。

储能处于探索阶段,必然会遇到政策环境不完善,市场地位和机制不清晰,锂离子储能、钠离子储能、液流储能等多种路线创新发展的局面。未来的储能市场会呈现这样的状态:第一,储能会处于高速发展期,就像20年前的光伏行业,在市场需求下飞速增长。第二,储能技术会实现突破发展。一些像天合这样的储能领先企业在研发上投入很大,会加速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

天合在光伏领域已耕耘25年,致力于2035年成为全球光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天合把光储氢+能源互联网作为发展战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同时创建联盟也是为了减少储能发展过程中的波动性与行业负面因素,实现行业的沟通协同,推动储能未来的健康稳定发展。天合未来将继续以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变革,创建美好零碳新世界。

Q3 问:对于电化学储能,2~4小时是最佳的储存方式,氢储能的话可以跨季节跨地域。那在氢储融合这条路上有什么难点以及优势吗?

高纪凡:储能未来是整个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构建更加稳定的电网系统的有力支撑。锂电池电化学储能是短时储能,能够解决电力的不平衡性,十分匹配光伏。随着新能源大比例进入电力体系,需要长时储能去匹配电力传输。现在主要水电、抽水蓄能、可调火电在调节,新型长时储能处在摸索阶段。而氢能可以转换为其他能源载体,倒过来再用来发电,几次转换产生的损耗比较大,当然现在氢重卡这些交通设施,可以直接使用氢或者氢的延申载体。虽然氢储能在日德有发展,但还是有很大的挑战和难点。压缩空气储能有长时储能的特征,在示范试点有了一定成果,但电力的长时储能需要花更大的精力进行。氢能的储运存在问题,经济性不强。储氢的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天合针对光储氢不同的场景去进行协同匹配,去找到它的市场的价值点。天合拥有数字化的能源互联网,能够让光储氢,不管是产品系统还是运营,能够有机地同数字化平台协同起来,形成一个系统的环节。

当前,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加速变革。光储融合正处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商业化初期,可谓前景广阔,但也任重道远。被动式的传统光储电站如何迭代升级为主动、友好的新型光储电站?如何在光储的深度耦合中提升系统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光储一体化在技术革新下有着怎样的明媚未来?在现实背景下,一定要从全局性、系统性、整体性把握光储的深度融合发展。

作为有“芯”的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践行者,天合储能凭借高速成长与技术创新的品牌标签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近日,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接受了来自多家媒体的专访。天合储能秉承开放合作的发展理念,产业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以技术创新推动光储深度融合,构建电网友好型光储电站,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变革。

Q1 问:储能现在还面临着一个成本特别高的问题,未来有哪些方法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成本。另外光伏企业走过降本增效的路,对于储能行业有哪些借鉴意义?

高纪凡:储能成本高的概念要随阶段来看。随着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等技术的进步,新型储能成本这几年已在下降。前两年碳酸锂价格一路高涨,从六万一吨发展为五十几万一吨。目前碳酸锂价格在回调,调整到15w一吨比较合理(成本5-7w之间)。随着电芯寿命提升,市场碳酸锂价格下调,以及液冷这样的技术兴起,储能成本会持续下降。储能技术和光伏有些差异,光伏以硅材料半导体为基础,有18个月的规律(摩尔定律)。

电化学储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驱动。随着电芯正负极材料的技术进步,以及电芯制造过程中生产工艺的迭代升级,未来几年储能电池有望成本降低一半、寿命延长一倍。随着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逐渐回调,储能成本总体上会逐渐下降并回归正常。未来几年,储能会走向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的轨道上。

Q2 问:天合作为光伏领域科技型的骨干企业,您认为应该如何起到支撑作用,有效推进光储融合?

高纪凡:光储融合的关键在于构建更加灵活友好的电网系统,未来在新型电力体系里会是主流。“光伏+储能”需要技术上的深度融合,才能实现储能系统效率和经济性的最大化。天合作为以技术创新引领发展的骨干企业,在光伏方面拥有科创实验平台,储能方面建立了江苏省储能工程技术中心,并通过了CNAS实验室认证。现在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快打造国家级的储能技术创新平台,在储能产品与技术上成为领军者。我们未来会打通两个创新平台,实现专业性与协同性的统一。

光伏技术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储能也是如此,即提高循环次数、降低度电成本、增加使用寿命。目前全面推出12000次循环的储能天合芯,未来要达到15,000次甚至18,000次,我们的目标是把储能也做到30年以上的寿命,和光伏的寿命能够同步,实现光储的协同发展,向着电力平价、碳中和的方向加速迈进。

Q3 问:现阶段很多跨界的企业进入储能市场,您如何看待这样的现象?天合不管是在光伏还是储能都具有领先优势,能结合天合本身的光储优势,给出一些发展建议吗?

高纪凡:新能源是未来整个能源的发展趋势,很多的企业涌入进来,特别是在储能领域里进行投资。目前,进入储能市场的企业可以分为三类:一个是原来从事光伏的企业为了进一步实现产业协同,一个是做原材料的企业跨界到新能源行业深入发展,还有一种是完全和行业没关系的,期望找个新赛道。

储能未来前景广阔,但产业好不代表企业好。个体企业要想成为领军者,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一是有没有长期的品牌渠道和客户终端优势,天合就是基于客户对光储氢以及能源数字化的需求,明确了发展方向;二是基于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的产品,产能建设和成本性能上要有竞争力,研发具有领先性。目前虽然面临产能过剩,但随着产能富裕,一些没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就会被挤出赛道。

所以涌入储能的企业要注重两点,一个是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渠道品牌优势。二是在性能成本、可靠安全上建立产品优势。企业必须有清晰的定位,不能简单的垂直一体。天合储能以终端客户为中心,通过8年的发展,在产品技术、性能安全等方面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并坚持合作开放的核心价值观,实现合作共赢。

Q4 问:近两年天合一直在努力完善自身的一体化建设,您认为整个链条全部贯通后,能为客户带来怎样的福祉呢?

高纪凡:天合的垂直一体化是开放型的,以终端用户为中心(从大储、商用到户储),始终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希望为全球终端用户提供一个相对稳定可靠的电力能源供应。

具体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第一在于天合的整个供应链不断完善。这两年由于上游硅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上下游产业链市场波动不断,终端用户受到影响。因此,不管是中国的五大六小的电力企业,还是全球的所有终端客户,我们都希望提供更有保障,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第二,天合积极践行零碳理念,在青海构建了一个光伏配储的零碳产业体系。产品层面,天合把电芯和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结合,从技术底层去开发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另外和优秀的电芯供应商展开长期战略性合作,并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与全球合作伙伴实现长期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