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的“妖娆”之处|天天时快讯

如今,组件已经成为群雄逐鹿的主战场,各路巨头悉数集结,引无数英雄尽折腰,好不热闹。

但是,在一体化的浪潮中,组件相对上游硅料、硅片及电池片环节却个性十足,尤其是面对的下游市场相对分散,这就导致组件业务看起来进入壁垒较低,但干起来并不容易,市场份额的成色也更加贵重。

下游市场更加分散


(相关资料图)

这个产业特性尤为关键。

硅料、硅片及电池片的下游客户分别是硅片、电池片及组件,都相对集中,而组件的下游客户即电站端则比较分散。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2022年硅料环节TOP5的产量占比87.1%,产量达到万吨级以上企业10家;硅片环节TOP5的产量占比66%,产量达到5GW以上企业14家;电池片环节TOP5的产量占比56.3%,产量达到5GW以上企业17家;组件环节TOP5的产量占比61.4%,产量达到5GW以上企业11家。

可见,制造端四个主要环节的行业集中度较高,这就意味着上游硅料、硅片及电池片的下游市场集中度较高。

但是,相对而言,组件的市场集中度就低多了,呈现分散的状态,这也成为组件业务的重要特点。

对于独霸全球的中国组件企业而言,不仅有国内市场,还有国外市场;国外市场遍及欧洲、美洲、中东、非洲等地区;不仅有大型集中式市场,还有工商分布式和户用分布式市场。

而且,不同细分市场的产品定位、市场价值、渠道特点和营销模式等等,都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不同电站项目的独立采购,更是加剧了行业分散性的特点,组件业务需要更多的渠道网络和销售投入。

当然,组件业务可以进一步拆开,分为组件加工(代工厂)和组件品牌(品牌商),现有组件巨头往往都是两个角色的融合。

如果只是单纯组件代工厂,下游客户是组件品牌商,相对也比较集中,只是在一体化浪潮中,单纯组件代工的角色并不突出。所以,本文重点讲组件品牌商包括具备组件制造能力的品牌商。

市场开发难度更大

组件面向的市场更加多元、分散,意味着市场开拓模式不同,难度更大,更加强调品牌和渠道。

上游硅料、硅片及电池片的下游客户比较集中,我们可以理解为面向大B;而组件业务下游客户更加多元、分散,我们可以理解为面向小B。

众所周知,大B业务和小B业务的市场开发模式不同。

大B业务其实就是大客户策略,更加关注性能和价格,以及长期战略关系,甚至通过合资合作形成共同体。

小B业务不仅要求产品端具备一定竞争力,还要强调销售触达、售后服务,品牌和渠道也很重要,尤其是代理商模式普遍,分布式业务尤为明显。

市场份额更加稳固

光伏组件因为下游客户比较分散,导致市场开发模式更难,也因此形成了与上游较为不同的关键成功要素。

在一体化浪潮中,介入组件环节,与介入硅料、硅片和电池片环节的壁垒也因此截然不同,并非易事。

换言之,光伏组件的客户及市场份额更加稳固,直观感受也是如此,同样市场规模或市场份额的小B比大B更加可靠和稳定。

近年,我们看到大量硅片和电池片新势力迅速崛起,但相对而言,由于硅料的业务门槛太高(这是另外一个话题)、组件的市场门槛太高,导致硅料和组件的新势力并未见成果显著者。

组件环节的制造端壁垒较低,但市场端壁垒较高,而下游较为多元和分散的市场结构,也决定了组件环节的市场份额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优质的海外大型电站市场。

从这个角度而言,组件环节由于市场端壁垒较高,市场份额相对稳固,整体也应该具有更高估值,尤其是拥有优质客户和优质市场份额的组件企业。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