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比亚迪为什么被夸爆了?

昨夜,一条2分47秒的广告片,刷屏了很多人的朋友圈。按道理,一条发布在某汽车品牌官方视频号的内容,大概率是汽车广告......怎么可能几万的点击?

截止发稿,点赞数还在增长。


(资料图)

视频以“今年,是中国一汽成立的第70年”开头,历数从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辆“桑塔纳”问世,到新能源车时代的先驱者们——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极氪(吉利在2021年成立的新能源品牌)等中国造车势力的创业史,在结尾致敬所有的民族品牌,用最为煽情的一句结尾,“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

一句话总结,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们,花了几十年的艰难试错和科技创新,才真正在全球汽车工业史上标注了自己的名字。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被网友点赞2000+推到热门的一条评论是,“比亚迪格局大”。

对于一则本意是为比亚迪品牌、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做宣传的视频来说,这是多大的赞誉!不必多说了。

有行业投资人在朋友圈评论称:这真不是广告片,这是一部不到3分钟的“中国汽车工业极简史”啊。

也有前华为高管转发配文称,“路漫漫其修远兮,长太息而掩涕”;一位资深财经媒体人的评论更是中肯,“过往十几年的中国汽车工业进程以及比亚迪、小鹏们崛起的经验说明,只有民营企业才能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

就在视频发布的当日,8月9日,比亚迪同期召开了重要发布会,宣布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

在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致辞,回顾比亚迪创业 20 年造车历程,数度哽咽落泪,并表示“怕等不到(新能源汽车的)春天”。

而实际上,春天已至。

图:王传福在8月9日比亚迪发布会上致辞

2022年以来,中国汽车向全世界的出口数量突飞猛进。今年上半年,中国已经连续几个月创造了汽车出口量纪录,如今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汽车出口国”。

英国主流媒体金融时报报道称,“中国汽车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电动车,大多销往欧洲。几年前,中国的电动汽车出口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到了2021年,中国已累计出口约50万辆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仅次于德国。”

在中国汽车势力的影响下,全球市场结构正在出现戏剧性的变化:欧洲和日本现在从中国购买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消费品,并向中国出口豪华汽车或关键零部件。

这与二十年前全球汽车工业的格局相比,翻天覆地。

20年艰难造车史“赌赢”了

中国汽车产业,是率先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品牌”的行业之一。

据中汽协日前公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234.1万辆,同比增长76.9%;对照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同期日本汽车出口量为202万辆,同比增长17%。这意味着,中国首夺半年度的全球汽车出口冠军。

众多中国本土造车力量们凭借多年“走进去”、“走上去”的努力,汽车出口金额亦在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整车出口金额464.2亿美元。

“中国造的车”,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一张名片了。

王传福在发布会上也讲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尽显老大哥风范,将所有中国造车人的命运绑定在了一起:“中国必将诞生世界级汽车品牌”。

回望比亚迪 20 年造车历程,曾经直面过太多的质疑和嘲笑。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在做一道证明题,证明在这条无人走过的道路上,“比亚迪可以,新能源车可以,中国汽车可以。”

成立于1994年的比亚迪,最初专注于电池行业,员工仅20人。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正式进入汽车行业。王传福回忆,刚转到汽车行业第一天,比亚迪股价立竿见影地暴跌20%,狠狠地泼了一瓢冷水。

2004年,比亚迪首次将 3 款新能源概念车带上北京车展时,行业内甚至还没有“新能源汽车”这一专有词汇。四年后,比亚迪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F3DM。遗憾的是,这款车型并没有为比亚迪带来销量增长,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亚迪的混动车都被业界认为,“是不是来的太早了”?

2018年,比亚迪DM技术发展至第三代,但其年销量仅维持在52万辆。摩根士丹利在当年下调比亚迪的评级为“减持”。

时间来到五年前,当时的市场环境下,燃油车仍处于增量市场,而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到5%,比亚迪主推的插电混动市场更是不被业内认可。

王传福回顾,在过往20年中,有三分之四的时间是在做产业“破冰”和生存挑战,历经数个至暗时刻。

“插电混动市场份额小,技术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突破,这条路线当时被诸多汽车公司放弃,比亚迪内部对此也有争议,但我还是拍板,要继续走插混路线。必须咬牙坚持下去,即使走错了也认了。”

选择了这场豪赌的比亚迪,在最艰难的时候,仍在坚持技术研发投入。过去的12年中,比亚迪有11年的研发投入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2017年到2019年,比亚迪连续三年净利润大幅下滑,但即使在最艰难的2019年,只有19亿元净利润的比亚迪,全年研发投入仍达到84亿元。

“许多人在笑我们,这是在烧钱,但是我们深知,要把车做好,要发展新能源,没有核心技术是不行的。”最终的结局,比亚迪熬过了黑暗,赌赢了,中国的新能源车主们也都见证了——2021年5月,比亚迪完成中国首个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历时13年。至今,第500万辆新能源车已下线。

他还提出,这不仅仅是比亚迪的故事,更是中国造车人们艰难奋斗史的缩影。

民族品牌需要“大格局”

汽车品牌之间的内卷化竞争,早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互黑”与“撕逼”在品牌营销战中并不少见。然而比亚迪竟然把一众竞争品牌的Logo打在了王传福致辞的现场,让业界为之叹服。

可以看到,比亚迪与王传福一直以来的姿态,早已不仅仅是代表一家中国汽车企业和一位上市公司老板了,而是带着责任感深切关注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8月9日的发布会上,王传福也发出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60%,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将提升至70%。”

2021年3月,同为企业家的俞敏洪做了一档企业家对话节目《酌见》,其中一期邀请到王传福来对话,把王传福称为“野心家”。在访谈现场,王传福没有穿西装,而选择把比亚迪的工作服穿在身上。

你是否还记得这样一个细节,当时疫情期间,本来主业是汽车与电池的比亚迪,为解决全国性的“口罩荒”,在没有机器和流水线的情况下,愣是提出硬要求,花了一个星期搞出了口罩工厂,把口罩生产做成了世界第一,对中国和世界做出了大贡献。俞敏洪在访谈中提到这件事,问他如何做到的。王传福则轻描淡写回复了一句话,“其实就是企业家的一些责任了”。

所谓格局,当然不是在开篇这则短视频里才见到的。王传福早就在上述节目中笃定的告诉俞敏洪,“中国制造业有打败全世界的核心武器。”

或许,在这位从小亲眼见过国家的贫困、中国制造业被全球嘲笑的六零后企业家心里,关心的早已不是“明天比亚迪可能被哪一家汽车品牌打败”,而是汽车工业史上的下一个奇迹,是不是真的能由中国企业来完成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