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塑“浙地之光”文化品牌 推动地质文化创新发展

今年该院将建立“1+4+7+X”地质文化业务工作体系,全面夯实“地”“石”“馆”“园”“学”“标”“品”“创”八大支撑工程,全力打造全国地质文化创新发展新高地。

作为地质文化资源大省,年浙江持续深化特色地质文化创新发展。但总体上看,弱项也依然存在。如对地质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播和开发的广度与深度还不足,地质文化产业化程度还较低,缺乏标志的地质文化品牌,未能真正融入主流文化圈层。

缙云仙都鼎湖峰。浙江省地质院供图

缙云仙都鼎湖峰。浙江省地质院供图

“对此,我们将强化基础支撑、社会服务和产业赋能三大能力建设,合力打造‘浙地之光’地质文化品牌。”浙江省地质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八大支撑工程即为代表举措。

其中,“地”即聚焦“浙江地质奇观”,深挖资源、夯实基础,提高地质文化发展承载力。

据了解,浙江省地质院在全国率先定义“地质奇观”概念,发布全国首个评价标准,首次推出“地质奇观”电子日历、台历,打造“地质奇观”标志品牌;通过特色地质资源调查,编制完成浙江省地质文化资源“一张图”,开发全国首个省域地质文化资源数字化台;摄制全省首部地质文化资源宣传片,突出“廿亿山海情”主题,可视化推介浙江特色地质文化;围绕特色地质文化主题,推出一批精品地质研学路线,提升普通大众的科学素养和情怀。

在挖掘“浙石”资源禀赋方面,浙江省地质院将推出“一市一品、一县一石”,提高地质文化发展转化力。例如其通过编制浙江省浙石资源“一张图”,摸清全省浙石资源家底。又例如该院计划开展泰顺石、越砚等优质浙石资源战略合作,推动资源增储,开展优质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力争将泰顺石打造“中国第五大国石”,提升越砚在全国的竞争力。

围绕“精品馆”“馆中馆”建设,浙江省地质院将打造“一队一馆、馆际联盟”模式,提升地质文化空间传播力。依托浙江省地质博物馆,浙江省地质院谋划布局浙石“精品馆”,集中展示昌化鸡血石、泰顺石、越砚等特色资源,融合文创体验;通过“馆中馆”及文化创意园区设计,建设地方特色主题馆,并与浙江全省地质类博物馆开展合作和馆际交流,推动藏品展示与产品推广。

浙江省地质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八大支撑工程建设,扩大地质文化的承载力、转化力、传播力、竞争力、影响力、公信力、引领力和支撑力,提高“浙地之光”文化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着力提升浙江地质工作的辨识度,开创该省地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打开浙江地质服务之窗,开启地质文化服务新时代,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文化动能和地质力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