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讯!我国工业硅消费及进出口情况
我国是工业硅第一大消费国和出口国,随着我国有机硅及多晶硅生产技术的显著进步、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我国工业硅消费表现出内需替代外需、化工用途超越冶金用途的趋势,多晶硅需求将成为工业硅消费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
我国工业硅消费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国工业硅消费量保持稳步增长,2010—2021年消费规模由134.2万吨快速增长至313.2万吨,复合年均消费增长率为8%,其中国内消费量由71.6万吨增长至235.8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1%。终端下游产业包括有机硅、铝合金、多晶硅等,具体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国防军工、信息通信、新能源等相关领域中,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资料图】
近几年随着国内有机硅、多晶硅技术的快速迭代,以及市场需求和规模的大幅扩张,我国工业硅消费表现出“内需替代出口、化工超越冶金”的趋势。2021年我国国内工业硅消费结构中,有机硅消费占比28.7%,出口消费占比24.7%,铝合金消费占比20.7%,多晶硅消费占比19.9%,耐火材料等其他产品消费占比6.0%。当前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指引下,预计至2023年多晶硅消费需求将超越铝合金和出口需求。
我国工业硅区域消费分析
华东是我国工业硅最大的消费区域,2020年消费占比达到42%,有机硅、铝合金、多晶硅三大下游产业在该区域均有分布。华北消费占比17%,排名第二,主要消费贡献来自北方第一大出口港天津以及内蒙古、河北等省份的有机硅、铝合金消费。华南消费占比15%,排名第三,主要消费贡献来自第一大出口港黄埔港以及广东本省的铝合金消费。近年来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的多晶硅、有机硅消费逐渐增加,2020年西北消费占比14%,排名第四。
随着有机硅、多晶硅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较多具有明显区域特征的小型消费市场,如新疆、四川、云南等地区呈现外销占比逐年下降,本地消费比例逐年增加趋势。
工业硅优质的物理和化学属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下游产业企业布局各具特点,其中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共计11家,主要分布于华东和西北两大区域,以国企和上市公司居多,产能集中度高,且多为经营业务广泛的集团公司;多晶硅生产企业12家,主要分布于西北、西南区域,头部均为境内外上市民营企业;铝合金产能则较为分散,企业数量庞大,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区域。
我国工业硅进出口情况
我国工业硅出口为主,进口较少,近两年出口占我国工业硅消费总量的比例约在30%。得益于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出口比例在逐年减少。2005年5月我国取消工业硅13%的出口退税,其后出口关税的调整经历三个阶段:2008年1月出口暂定关税税率10%,2008年12月调整至15%,2012年12月取消出口暂定关税并延续至今。工业硅出口流程与其他工业品类似,主要有订舱、报关、出提单、目的港清关、收款等环节,但基本不涉及保税仓储。
2010—2021年我国工业硅出口量整体维持小幅上升趋势,年出口量在50万—80万吨。然而出口消费占我国工业硅消费的比重却从2010年的47%下滑到了2021年的25%左右,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国内有机硅、多晶硅快速发展导致国内消费占比逐渐增加,相比之下海外工业硅需求增速放缓。
从绝对量来看,由于我国工业硅产能相比海外成本优势较为明显,海外成本高企叠加老旧产能出清,预计未来我国工业硅出口量有望保持稳定趋势。从消费占比来看,我国有机硅、多晶硅需求的快速增长将使出口占我国工业硅消费的比重逐年递减。
2022大宗商品年报出炉在即!欢迎抢鲜品读!
报告聚焦钢材、煤焦、铁矿石、不锈钢新材料、铁合金、废钢、有色金属、建筑材料、农产品等9大品种,由上海钢联100多位资深分析师倾力打造,深度剖析100余条细分产业链长周期数据,囊括行业热点、宏观政策等全方位解读,涵盖价格价差、成本利润、产能产量、库存、资源流向、区域供需平衡、市场竞争格局等基本面分析……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点击查看
关键词: 我国工业硅消费及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