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电池行业投资报告 去年光伏行业电池产量超318吉瓦

光伏电池行业市场多大?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2022年全年光伏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

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2022年全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82.7万吨、357吉瓦、318吉瓦、288.7吉瓦,同比增长均超过55%。


(资料图)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2年至2025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量将达到8500万千瓦至10125万千瓦,相当于4个左右三峡电站的装机规模。伴随光伏产业景气度的空前高涨,在绿色低碳目标指引下,HJT异质结技术凭借多重优势,被认定是最具产业化潜力的超高效电池技术。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光伏电池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咨询报告》显示:

光伏电池项目投产现状分析

光伏电池又称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目前,光伏电池领域仍然以光电效应工作的薄膜式太阳能电池为主流,而以光化学效应原理工作的太阳能电池则还处于萌芽阶段。依据光伏电池的电池材料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单晶硅光伏电池、多晶硅光伏电池、非晶硅光伏电池等七种类型。其中单晶硅光伏电池是开发较早且目前产量较大的一种光伏电池,以高纯的单晶硅硅棒为原料。多晶硅则是以多晶硅材料为基体的光伏电池,生产效率更高,因而较单晶硅光伏电池更具成本优势。非晶硅光伏电池是一种新型薄膜电池,与前面两者相比,制作过程简化,硅材料消耗少,制作成本进一步下降。铜铟锡光伏电池由于光吸收性能好,薄膜厚度更薄。砷化镓光伏电池的优势则体现在光电转化效率更高。不同种类的光伏电池都具有其不同的优势特征。

明阳智能5GW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一期项目和2GW高效异质结组件项目分别在盐城和韶关实现“双下线、双投产”。明阳智能成为国内首家最大规模高效异质结(HJT)光伏全产能投产的新能源技术公司。

凭借较高的转换效率、较高的开路电压、较高的双面率以及较低的工艺温度等诸多综合优势,HJT异质结技术被誉为下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业内人士指出,在N型硅衬底以及非晶硅对基底表面缺陷的双重钝化作用下,HJT电池的开路电压比常规电池高很多,有利于获得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目前HJT的量产效率普遍达到24%以上。

据介绍,本次明阳智能在广东韶关投产的2GW高效异质结组件项目,其组件在转换效率存在的优势,大大超过了其他传统工艺,平均转换效率更是有望突破25%。而明阳智能位于江苏盐城的5GW异质结光伏电池项目,其电池颠覆了传统的电池结构,具有转换效率高、制造工艺简单、薄硅片应用、温度系数低、无光致衰减和电位衰减、可双面发电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明阳智能生产设备均为国内一流厂家生产,目前已实现整线设备国产化,完整覆盖了异质结电池生产的四道工艺。

光伏发电在全球节能减碳的广泛共识下快速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份,我国光伏规划扩产项目超480个。根据2022年12月30日召开的202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确立的目标,2023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将达4.3亿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将达4.9亿千瓦左右,2023年两者新增装机合计将达1.6亿千瓦。

近1个月来,又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新的投资和扩产计划。2023年1月9日,仕净科技发布公告表示,拟在安徽宁国投资最高不超过112亿元建设年产24GW高效N型单晶TOPCon太阳能电池项目。原来主营通信设备制造业务的奥维通信在2023年1月2日也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熵熠(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投资建设5GW高效HJT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以形成军工和光伏双主业并举的格局。2022年12月26日,海泰新能发布公告,拟向全资子公司唐山兴泰光伏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增资1.9亿元,用于建设2GW光伏组件生产项目。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新型高效电池路线TOPCon产能已落地67GW,规划待建产能409GW;而另一新型高效电池路线HJT已落地产能10GW,规划待建产能180GW。

光伏电池产业市场前景分析

我国光伏行业持续向好发展,拉动我国光伏电池产量稳定增长。近十几年来,国家发布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光伏产业的发展,在政策的驱动下,入局光伏产业的企业越来越多,2021年光伏发电的补贴上网政策继续退坡,2022年基本进入无补贴时代,未来随着光伏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行业的技术壁垒提高,市场集中度即将有所提高。

在光伏电池投资热情高涨之际,光伏产业链多环节价格却在2022年底悄然降温,其中也包括电池价格,有分析认为,组件价格将持续下降。

光伏产业链价格在2022年底骤然降温。自2022年10月硅片价格先于上游硅料环节出现大跌,价格战全面开打,降价潮迅速向下游电池环节蔓延。

降价会成为光伏产业链2023年的关键词,硅料价格会回归到8万元至12万元/吨的正常区间。随着组件产品价格下降,此前受低收益率压制的地面电站装机或迎来复苏,2023年光伏装机规模有望提升。

近两年行业持续的巨额投资扩产,未来几年随着产能的集中释放,行业竞争无疑将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的风险值得关注。不过,该人士对于2023年的光伏行业表现仍然看好,而2024年是否会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尚有待确认。

世界各国都将光伏产业的发展列入国家发展的战略性布局之中,重视并扶持光伏产业发展。而光伏电池作为光伏产业中的核心部件,其需求也持续上涨。近年来,在环保政策的驱动下,国家鼓励光伏发电在农田、湖泊、沙漠、戈壁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而不同场景的特殊性对光伏电池的性能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市场对光伏电池的技术要求也随之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也将遭受到较大的考研,部分研发能力落后、资金薄弱的企业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从而使得我国光伏电池领域的市场集中度有所提升。

此外,受光伏行业快速更新迭代影响,各企业所选择的技术路线不尽相同。而如果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出现偏差,则可能面对新品研发不及预期、巨额投资的生产线落后主流工艺等风险。该业内人士还认为,光伏是一个拥有一定门槛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如果没有人员、技术、市场、资源等方面的充分准备,贸然跨界投资风险很大。

全产业链价格继续“跳水”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简称“硅业分会”)统计,2022年12月国内硅片产量减少至27.5GW,环比下降23.8%,减少量主要来源于一线企业降低开工率。其中,单晶硅片产量为26.7GW,环比下降24.4%,多晶硅片产量维持在0.8GW,环比持平。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全产业链价格继续“跳水”。1月5日,硅业分会最新数据显示,硅片价格继续下跌。M6单晶硅片(166mm/155μm)价格区间在3.2元/片-3.55元/片,成交均价降至3.5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0.5%;M10单晶硅片(182mm/150μm)价格区间在3.6元/片-3.8元/片,成交均价降至3.74元/片,周环比跌幅为17.4%;G12单晶硅片(210mm/150μm)价格区间在4.75元/片-5元/片,成交均价降至4.9元/片,周环比跌幅为25.3%。电池端,主流电池片报价在0.8元/W-0.85元/W,环比下跌26%。

一直坚挺的硅料价格也步入下降通道。PV InfoLink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多晶硅致密料现货均价为190元/KG,最低价格为160元/KG。

组件价格也在下降。PV InfoLink数据显示,182mm、210mm单晶PERC组件现货均价为1.83元/W,较前一周报价下降3.4%。

剧烈的降价调整引发不少业内人士对行业洗牌的担忧。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我国光伏规划扩产项目超480个。

POE胶膜具备更优异的耐老化性、低水汽透过率以及抗PID性能,其水汽透过率仅为EVA胶膜的1/8左右,目前我国POE依赖于进口。随着光伏电池片升级带动POE胶膜需求提升,国内企业开始加码布局POE胶膜产能。

终端需求高增带动光伏胶膜需求上行,2017-2021年我国光伏胶膜需求量从7.5亿平方米增长至2021年的18.20亿平方米,其中2021年我国POE胶膜和共挤型EPE胶膜需求量为4.20亿平方米。东亚前海证券指出,未来随着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双面和N型光伏组件渗透率的提升,POE胶膜需求有望持续增长,进而带动POE粒子需求上行。国内企业积极布局POE产能,POE粒子本土化进程有望提速,相关生产企业或将受益。

上市公司中,卫星化学已在绿色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中规划了α-烯烃和POE,均是目前待国产突破的“卡脖子”新材料之一,POE在高端聚烯烃、光伏胶膜等领域都必不可少,公司自主研发α-烯烃,解决POE原料限制。赛伍技术已经针对TOPCon电池组件,迅速开发了TOPCon专用POE胶膜产品,目前已在部分一线组件厂商已测试合格,并开始小批量试用。聚赛龙子公司科睿鑫主要研发和生产光伏领域EVA、POE胶膜产品,截至目前已经可以实现小批量供货。

《2022-2027年中国光伏电池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 光伏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