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2023年中国航空煤油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
过去几十年,国内航空煤油生产企业基本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等中字头企业,而随着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等民营大炼化项目投产(均配备上百万吨的航煤加氢装置),逐步打破了煤油生产装置由中字头企业掌控的局面。由此,国内航空煤油产能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据资料显示,2019年国内航煤煤油生产企业中,中石化产能占比依旧最大,达到53%;再次是中石油,达到21%;随后是民营企业的15%。而中海油和中化分别占7%、4%。
(相关资料图)
国内航空煤油行业生产厂家多集中在华东、华南、东北地区,广东、辽宁、江苏、上海、浙江分别占据了单省份产量前五,总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8.78%。其中,中石化跟中石油作为两大供应方几乎垄断了航煤生产市场,产量占比在7:3左右。国内航煤产量、需求都在逐年增加,受其影响较大的还有进出口方面。从数据来看,我国航煤由最开始供不应求的局面,发展到近年来已经慢慢开始达到平衡。
2023年中国航空煤油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
“双碳”时代下减排压力增大,以及与海外减排制度的接轨(例如欧盟正在推进立法,后续所有飞往欧洲的国际航班都需执行欧盟的燃料标准),我国发展以生物柴油、生物航煤为主的生物燃料是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航空煤油消耗量增加,生物航煤理论替代潜力突出。2022年12月19日,中国石化发布消息,首次加注我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的国际货运航班,从杭州起飞,经过12个小时飞行,安全抵达比利时。这是2022年我国自主研发生物航煤首批规模化生产以来,国际货运航线首次开启可持续燃料绿色航空。生物航煤属于可持续航空燃料,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原料主要包括餐饮废油、动植物油脂、农林废弃物等。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减排50%以上。
2009年,中国石化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利用中国石化镇海炼化下属生产基地改造建成一套生物航煤试验装置,推动生物航煤在2013年、2015年、2017年相继完成首次试飞、首次商飞和首次跨洋飞行, 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芬兰之后第四个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的国家。2022年5月,中国首套10万吨/年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在镇海炼化进行首批规模化试生产,并获亚洲首张全球RSB生物质可持续航空燃料认证证书。
目前,中国石化生产的生物航煤已在东航、南航、国航、多彩贵州航空等国内航线上投用。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出台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生物航空煤油。在国家政策指导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我国航空煤油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加快,生物航空煤油成为行业新发展趋势。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航空煤油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分析:
从航空运输情况来看,随着近年来我国航空运输行业不断发展,航空运输周转量持续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航空运输特别是航空客运受到严重影响,运输周转量出现大幅下降,到2021年,周转量虽有所回升,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为856.7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29%。
从飞机数量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飞机总量逐年增加,其增长速度逐步放缓,总体仍然呈正增长趋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民航运输飞机总量为4054架,同比增长3.9%;军用飞机总量为3285架,同比增长0.8%。
航空煤油别名无臭煤油,是石油产品之一,主要由不同馏分的烃类化合物组成,是根据飞机发动机的性能和飞机的安全特别研制的航空燃料。其具有密度适宜、热值高、燃烧性能好、清洁度高、硫含量少、对机件腐蚀小的特点,能够迅速、稳定、完全燃烧,可满足寒冷地区和高空飞行对油品流动性的要求。
航空煤油主要由原油蒸馏的煤油馏分经精制加工而成,或由重质馏分油经加氢裂化后精馏获得,在生产过程中还需加入抗氧剂、抗静电剂等微量组分。下游主要应用于民用航空和军用航空领域。原油是航空煤油生产最主要的原材料,我国作为原油的主要消费国,国内原油增产乏力,原油市场对外依存度较高。据资料显示,2018年以来,我国原油产量逐步增长,到2021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9888.11万吨,同比增长2.1%。
想要了解更多航空煤油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6年中国航空煤油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根据航空煤油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中国航空煤油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航空煤油行业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航空煤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航空煤油企业、学术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必备参考工具,极具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