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快播:2023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途径与战略

海水利用已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是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的1/4,作为确保我国淡水资源的一项战略措施,海水淡化产业将会得到蓬勃发展,提高海岛及船舶用水保障能力。

2023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途径与战略


(相关资料图)

全球海水淡化产能从2000年的不足0.3亿吨/日已发展到2020年的1亿吨/日,年均增幅超过7%。海水淡化造水成本从上世纪70年代10美元/吨下降到目前不足1美元/吨。160多个国家的约3亿人长期饮用海水淡化水。随着淡水资源的紧缺,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目前中东国家中的沙特、以色列等国家70%的淡水资源来源于海水淡化,美国、韩国等也积极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海水淡化,就是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的技术过程。海水淡化已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是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的1/4,作为确保我国淡水资源的一项战略措施,海水淡化产业将会得到蓬勃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宝贵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淡水仅占2.5%,海水占97.5%。随着社会的发展,淡水资源日趋缺乏。目前,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面临缺水问题。淡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从占全球水资源97.5%的海洋要淡水,无疑是解决当前水危机的最佳途径,而且是一项保护资源、创造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1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44个,工程规模1856433吨/日,比2020年增加了205350吨/日。《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25万吨/日以上,其中沿海城市新增105万吨/日以上,海岛地区新增20万吨/日以上。海水淡化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海水淡化利用的标准体系基本健全,政策机制更加完善。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7年中国海水利用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海水淡化水的用途以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为主。其中,工业用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北部、东部和南部海洋经济圈的电力、石化、钢铁等高耗水行业;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海岛地区和北部海洋经济圈的天津、青岛2个沿海城市。2021年,新增用于工业用水的海水淡化工程主要是为化工、电力等高耗水行业提供高品质用水;新增用于生活用水的海水淡化工程主要是为广东省、福建省缺水海岛和浙江省抗旱应急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供给。

《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要着力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一是提升海水淡化供水保障水平。沿海缺水地区要将海水淡化水作为生活补充水源、市政新增供水及重要应急备用水源,逐年提高海水淡化水在水资源中的配置比例,建设海水淡化示范城市和示范工程。二是扩大工业园区海水淡化利用规模。鼓励沿海地区工业园区和高耗水产业优先利用海水,建设海水淡化利用示范工业园区。三是提高海岛及船舶用水保障能力。在海岛保护性开发基础上,适度超前布局建设海岛海水淡化设施,鼓励远洋渔船、海洋平台加装易维护海水淡化装置。四是拓展淡化利用技术应用领域。推广使用膜分离、能量回收等海水淡化技术,促进浓盐废水处理利用和污水资源化利用、苦咸水综合利用等。

我国的海水淡化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历经近60年的持续攻关已经日益成熟。自“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海水淡化产业以每年70%的速度迅速增长,但其规模仅为世界的1%,这与我国占世界1/5的人口总量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严重不符,与我国严峻的供水形势也不相称。如何抓住制约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途径,全面解决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状,切实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一个十分必要与紧迫的任务。

海水淡化设备破解缺水危机

目前,我国面临水资源调剂空间不足、南水北调水价偏高等情况,加快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是缓解沿海地区缺水问题、保障水安全的战略选择。

但由于传统的海水淡化方法以蒸馏法为主,但是该方法存在严重的腐蚀和结垢问题,且需要与有大量余热排放的电厂合作,建设,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出水水质也相对较低,现已很少应用。

目前反渗透技术是海水淡化主要手段,从海水取水系统开始先粗过滤、降低海水浊度,然后用专用高压泵,海水进入反渗透膜,经反渗透膜处理后的海水,含盐量大大降低,产水进淡化水箱,出水水质满足生活用水要求(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海水淡化设备具有如下优势:

2021年6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发布《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25万吨/日以上,其中沿海城市新增105万吨/日以上,海岛地区新增20万吨/日以上。海水淡化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海水淡化利用的标准体系基本健全,政策机制更加完善。

其实从两个文件不难发现,目前海水淡化还远没有到高速成长期。

海水淡化是一个清除盐和其它矿物质,使水适合饮用或灌溉的过程。卤水是这一过程的副产品,可以用于加工成海盐。在天然饮用水有限的地区,能通过淡化海水为社区生产淡水。此外,船舶和潜艇也用它产生新鲜淡水。

淡化海水的主流技术是反渗透,这一过程使用膜过滤器清除水中的矿物质。水被高压通过膜,但盐和其它矿物质不能通过,该过程还用于净化水。

另外一条主要技术则是蒸馏法。其中一个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方法是与海水淡化厂一起建立发电站,然后用发电厂产生的热副产品帮助淡化海水。尽管海水淡化比使用天然地下水费用高,但一些研究认为它比使用大型水回收项目成本低。

《2023-2027年中国海水利用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