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白茶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分析
一、白茶行业概述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白茶主要产区在福建福鼎、政和、柘荣、武汉新洲旧街、蕉城天山、松溪、建阳、云南景谷、等地。基本工艺包括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云南白茶工艺主要晒青,晒青茶的优势在于口感保持茶叶原有的清香味。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
(相关资料图)
白茶因茶树品种、鲜叶采摘的标准不同,主要品种分为:首日芽、天山白、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贡眉)。白茶行业产业链上游为种植环节,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及相关种植设备等;中游为白茶的加工环节;下游为白茶的流通环节,主要包括各类线上及线下渠道。
二、白茶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分析
我国白茶行业总体呈现低出发点趋势。由于企业的性质不同,企业之间资金和设备存在区别,自动化水平也不一致,大多数企业在低水平设备上徘徊。随着白茶种植及生产技术的介入,白茶行业市场已经经历了多轮变革。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出口规模最大、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白茶消费者的年龄集中在30-50岁,阶层为大中城市的白领阶层及中年成功人士。其主要原因,一是白茶的保健功效被中年消费者所接受和认可,二是白茶所具有的保值增值特点适合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中年人群投资。值得欣喜的是,随着基于产品自身功能与衍生品的推广宣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关注白茶,成为未来的潜在客户。
根据数据显示,2015-2018年,全国白茶年产量增长幅度波动比较大,但一直处于增长状态,2018年白茶增长较快,较2017年分别增加33.7%。2018年全国白茶年产量为3.37吨。2018年我国白茶产业销售收入约90亿元,2018年食品制造业汇总企业单位数8981个,亏损企业数1234个,主营业务收入18348.15亿元,同比增加7.26%。其中白茶的占比为0.49%,所以白茶行业目前在食品制造行业中占据的份额较小,但相较2017年占比略有增加。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白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
2018年我国白茶产业销售收入约为90亿元,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约17%。2018年全国白茶产量为3.37万吨,占全国茶叶产量的1.3%。2017年全国白茶产量为2.52万吨,占全国茶叶产量的1.2%。2018年全国白茶产量相较2017年增长0.85万吨,增长率为33.7%。白茶从六大茶类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市场中具经济效益、保健功效和收藏价值的热销茶。这除了与其优异的品质直接相关外,白茶加工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也对销售市场起着推进作用,使白茶以不同的风格迎合变化的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茶叶行业的不断发展,茶叶的种植面积也随之稳定增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茶园总面积打4896.1万亩,同比增长3.1%。健康饮食观念的逐渐养成以及对和白茶保健功效的科学发掘,使得白茶在我国茶叶市场上的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从而也带动了其产量的增加。2021年我国白茶产量为8.19万吨,同比增长11.4%。
三、白茶行业产品发展现状
从我国白茶价格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白茶销售均价整体呈下降的趋势。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白茶销售均价为129.8元/千克,较上年下降了13.55元/千克。
白茶成品茶的主要品类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新工艺白茶和水仙白等。根据其不同的采摘标准,白茶有芽茶和叶茶之分,单芽制成的茶称为“银针”,芽叶连朵的茶称为“白牡丹”;由小茶品种一芽一、二叶制成的茶称为“贡眉”;叶片或一芽三、四叶制成的茶称为“寿眉”。又根据茶树种类不同(中、小叶种和水仙品种)将白茶分为大、小白和水仙白。新工艺白茶则是1968年为应对市场需求研制出的新品类,在白茶萎凋工艺后,增加了快速轻揉、轻发酵工艺而成。
目前白茶市场的品种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低档价位的散货贡眉、寿眉所占比例逐渐减少,高品质的牡丹和银针开始走俏。特别是一些品牌企业的白毫银针受到市场追捧,成为了白茶的形象标杆。老白茶也是备受市场关注的产品。自2007年福鼎白茶“正名”开始,不少产销企业开始有意识的贮存白茶,从2016年开始,贮存在十年左右的白茶已经悄然涌入市场,7-8年左右白茶更是为市场老白茶的主流。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白茶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