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行业分析 人工心脏行业发展现状调查2023

通常情况下,“人工心”的植入是为了帮助患者延续生命,直至最终进行可能的心脏移植。但近期,研究团队发现,小儿患者在人工心脏的支持下,心脏功能得到了恢复,最终可能不再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

人工心脏最新案例


(资料图片)

最新的案例发生在瑞士。在洛桑沃州大学医院中心(CHUV),多学科医疗团队日前为一名接受双心室心脏辅助的儿童拆除了设备,这名4岁男孩现在可以凭借自己的心脏跳动,而无需进行心脏移植。

该患儿是一名特殊的癌症患者。他于2022年夏初入院接受癌症治疗,在住院几周后,由于感染导致心力衰竭,而且由于接受肿瘤治疗,孩子无法被列入心脏移植的等候名单。在这一情况下,他接受了双心室心脏辅助治疗——这是一种用来代替心脏泵功能的与器官“连接”的外部设备。

在设备安装几个月后,医院专家团队观察到男孩心脏功能出现恢复的迹象。

在国内也有相关的罕见案例报道。根据公开资料,2022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团队将一枚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一名14岁的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打破了我国儿童左心室辅助临床应用的空白。该患儿在接受100天的辅助支持和医护团队的护理下,心脏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并最终撤出了装置,实现心衰的逆转治疗,同样无需心脏移植。

不过,此后关于该患儿的随访以及心脏功能的恢复情况等,并未见有公开信息披露。

人工心脏也被称为心脏辅助装置(VAD)。在心脏移植供体等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人工心脏已逐渐成为治疗终末期心衰的重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心室辅助装置可以分为植入式体内人工心脏、介入式人工心脏与体外人工心脏。

和心脏移植不同,“人工心脏”植入并不需要摘除患者原先的心脏,实际上是在心脏旁边加了一个“机械泵”,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

心脏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泵血,而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肌舒张和(或)收缩功能障碍,不能实现正常的心脏泵血。人工心脏就是用生物机械手段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来维持患者全身的血液循环。

人工心脏按功能可以分为心室辅助装置(VAD)和全人工心脏(TAH)。心室辅助装置是一种用于辅助心脏循环的机电泵,安装在患者心脏周围,而全人工心脏则是用新的心室和瓣膜来替换患者的自然心脏。

人工心脏行业发展现状调查

目前“人工心脏”技术在国外已相对成熟,在美国和欧洲,每年有2000例左右的患者安装“人工心脏”。外资品牌主要有雅培和美敦力,据悉雅培的Thoratec和美敦力的HeartWare占据了全球90%的市场。

此前,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拥有人工心脏的成熟技术,我国尚无同类上市产品,直到2015年,我国自主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第三代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直径50毫米、厚度26毫米、重量不到180克,大小和乒乓球差不多,重量与手机相当,这个 “铁疙瘩”被医学界亲切地称为 “中国心”。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人工心脏行业趋势分析及投资前景调研报告》分析:

据统计数据,中国心衰者可能已经超过千万人,其中包括数十万的重症心衰患者。对于重症心衰,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心脏移植和机械循环支持,但药物治疗的效果不佳,重症心衰患者药物治疗6个月死亡率高达60%至80%,1年生存率仅为25%。

人工心脏的出现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了一线曙光,但人工心脏本身是技术壁垒极高的医疗器械,又称医疗器械“皇冠上的明珠”,涉及机电一体化系统、精密控制算法、流体力学等,面对生物、医学、工程学等方面的多重挑战。

ReportLinker数据显示,全球心力衰竭治疗器械市场预计将于2025年达到140亿美元。由于现在美国为心衰领域的主要市场,目前未有任何进口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国内企业正迎来巨大机遇,我国的心衰市场未来将是一片蓝海。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家人工心脏辅助装置上市,背后的研发企业也不乏正在寻求上市的。上个月,深圳核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券商为华泰联合。

随着人工心脏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外优秀的人工心脏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分析研究,特别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领市场,取得先发优势。正因为如此,一大批优秀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想要了解更多人工心脏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3-2028年中国人工心脏行业趋势分析及投资前景调研报告》。我们的报告包含大量的数据、深入分析、专业方法和价值洞察,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行业的趋势、风险和机遇。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正确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获得领先优势。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