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以岭自小学医坚守初心,促进中医发展

据说吴以岭幼承庭训学习岐黄。1949年,河北省故城县,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吴世升的儿子吴以岭出生。吴家积累了大量医学典籍,让年幼的吴以岭受益匪浅,在父亲的精心教导下,吴以岭幼承庭训,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自己喜欢的中医药身上,5岁时就能熟背多个药方,13岁时能准确辨识出200多味中草药,并且对其功效了如指掌。

image.png

童年的吴以岭生长在祥和太平的环境中,白天随父亲出门问诊,晚上便从古代中医药典中汲取知识,晦涩的文言文并没有难倒吴以岭,他边学边记,利用三年的时间,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50多本中医典籍的精髓装入了自己的脑海中,为今后的临床科研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级跳跃荣膺院士

1965年,吴以岭考上了故城县最好的高中,第二年课程还没有学完,就被迫停学了,于是自学完成了高中课程。然后开始学习中医。1969年正式踏上了行医之路。在父辈的悉心指导下,在应对各种繁杂案例的临床实践中,在中医药典籍的滋养下,吴以岭不断丰富临床经验。1977年恢复高考,只读过一年高中的吴以岭考入了河北新医大学(现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学习,实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跳。大学期间,吴以岭异常勤奋用功,两年就学完了大学课程。

1979年成功考取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完成了人生的二级跳。这段带有传奇色彩的求学经历也预示了吴以岭今后非同一般的人生履历。从1949年出生到1969年开始行医,再到1979年跳级攻读硕士,时间的轴线延伸至2009年,吴以岭坚守初心,以其对中医药发展做出的丰硕贡献,成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从而完成了自己人生的三级跳。但吴以岭接受的荣誉并没有停止,2019年,这位与“9”有缘的院士,被授予“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也在人民大会堂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荣誉证书捧在了胸前。

致力络学刻苦攻关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求学期间,吴以岭不断思考、探索,发现传统的“活血化瘀”只关注了血管内血液的黏稠凝聚状态,而忽略了对病变血管本身的治疗,而且发现很多用于治疗血管病变的药物并不是活血化瘀药。有感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遍阅医药,未尝说及络病”“医不知络脉治法,所谓愈久愈穷矣”之慨叹,吴以岭开启了络病研究的历程。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自小 学医 坚守 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