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解码|对话宝济药业董事长刘彦君:我在医药领域找了一条创新路径

为了发现更多的“科创之花”,结出更多的“产业之果”,阿基米德传媒与宝山融媒体中心联手策划企业家访谈《科创解码》。我们走进区内街镇、园区,对话成长中的科创企业CEO,以媒体视角,探访应用场景、剖析创新案例、发现产业价值,解码其成长之道,助力构建科创“热带雨林”。阿基米德传媒总编辑王海滨日对话了宝济药业董事长刘彦君。

宝山的北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园里有不少热火朝天的工地,其中一个是宝济药业“重组蛋白药物产业化”项目的厂房建设工地,预计在2023年初投入使用。

宝济药业是家年轻的生物医药企业,成立至今不到2年,有着很强科研背景,共拥有发明专利23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7项,申请PCT国际专利7项。

对董事长刘彦君来说,辞去大型医药企业分管研发副总裁的职务再次创业,就是希望在积累了多年的新药研发、销售、生产经验基础上,把自己的医药创新理念应用到实际中,打造一家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公司。“这会是我最后一次创业,我这个梦想是矢志不移的”刘彦君说。

刘彦君主持研发超过十个生物工程药物与一类新药,作为一个曾经的医生,他认为医药创新如果只聚焦新靶点、新结构药物,可能研发出来的新药不一定能为某一种病带来革新的治疗结果或者比已有药物有更好的疗效、更优的价格。

他说他做药的目的很简单,首先希望研发出来的新药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提高药物的安全;其次是降低药物价格或者说整体治疗价格;再次是提高病人的舒适

以这个理念为指导,宝济药业的新药研发走了一条跟其他人不同的路。它主要聚焦通过基因工程手段生产的酶制剂可以如何与重组抗体药、基因治疗药物组合用药,以便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安全。宝济是首家将这个新药研发思路进行实践的医药公司。

刘彦君介绍,宝济药业目前两个主研项目是透明质酸酶和免疫球蛋白降解酶,它们有两个共的特点:

一是系统地解决了目前肿瘤领域抗体药物整体起效慢、剂量大、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大的共问题,同时解决了以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和基因疫苗面临体内预存中和抗体的瓶颈难题。

二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取代生化提取技术,从源头解决原料来自动物导致的来源受限、各种病毒污染隐患的困境,全面提升相关药品质量和安全

为了给我们进一步解释,刘彦君给我们举了个例子。比如很多抗体药加静脉输液需要3-5个小时,CD38抗体要7个小时,费时不说还占用不少医院空间和医护资源;不少人还存在严重的输液反应,CD38抗体输液反应的情况可以高达70%;又或者不少老人小孩静脉不明显,导致注射困难。

但是如果病人在输液中结合透明质酸酶的使用就可以变静脉输液为皮下输液,根据国外数据,输液时间可能减少到几分钟,而且输液反应也大大降低。这样既安全又快捷,无形中又可以节约一些医疗资源。

目前市场上不少酶制剂都是动物来源的,因此价格不低产量受限,也不排除存在未知病毒污染的风险,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透明质酸酶也正因为此,只使用在少数治疗场景中。

而宝济已经完成三期临床试验的透明质酸酶则是通过基因重组取代了动物脏器提取,药物安全可控、纯度高、成本可控,这就使得透明质酸酶广泛推广使用变得可能,在更多的治疗场景中可以结合它的使用来辅助其他药物更好发挥作用,最终为病人带来价值。

宝济药业作为一个具备深厚研发背景的年轻医药企业,在研中的项目推进都比较顺利,其中透明质酸酶已完成临床三期试验,开始报产,这个药的想象空间听起来也很大。但是一个创新的理念实际投入市场势必需要考虑医生和病人的理解接受过程。

而一个主要以医药研发团队为主的新公司则不免需要面对生产、销售这两个颇为挑战的新领域,宝济自有厂房的建设仍在快马加鞭施工中,而销售尚未列入议程。

但是刘彦君对此很是乐观,他认为目前国家政策的改变是一个利好,以前我们国家药厂是“营销厂家”,这个药市场认为好不好关键看谁来卖。而随着国家医保政策的改变,真正能够惠及病人的好药在销售环节承担的压力大大降低。

他认为现在这个时代更加适合科学家投身到创新药开发这一产业中,也对于这样的新时代寄予很高的期望。

说到未来,他说宝济未来三年的目标是将两个处于Ⅱ/Ⅲ期的新药项目以及多个在研品种推向规模产业化和上市阶段。在他的规划中,宝济不需要是一个大而全的公司,它就专注于研究可以与重组抗体药物、基因治疗药物和目前一些常用药组合用药的、可以改善现有药物疗效及安全的重组酶制剂。在接下来的10-20年通过技术攻关、开发有高技术门槛的升级换代的生物医药品种,利用差异化竞争,把自己变成细分市场的独角兽,一个世界一流的生物医药公司。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科创 解码 对话 药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