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鹤:岁月静好,在电影中体验时间流淌的感觉

在李亚鹤的观影经验里,提到有时间流淌感的电影,会迅速想起《伴我同行》、《美国往事》、《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及《少年时代》。这几部电影或许在类型与故事上都各不相同,但在观看的过程中,李亚鹤总能从中体会到时间流淌的感觉。这份感觉十分动人,也十分美好。就像某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坐在树荫下小憩,看着微风吹动树叶,听知了一声一声的叫唤,感到岁月静好。

而土耳其导演塞米赫·卡普兰奥卢的新作《哈桑的义务》让李亚鹤体会到了这份久违的感觉。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对准了一口井里的水,安安静静地几秒钟之后,一个男孩扔下铁桶,打上一桶水。随后,男孩拎着水桶行走在一片布满枯黄杂草的土地上,在一棵有着茂密枝叶的大树下放好水桶。树荫下,一块布毯上摆放着西瓜、葡萄、西红柿等水果,一个小男孩躺在摇篮床上休憩,拎水的男孩抓住挂着摇篮床的绳子轻轻摇晃,母亲坐在一旁带着微笑看着他们,父亲则在不远处的土地上劳作着。

这一整段的开场戏只有两句台词,一句是父亲让儿子递水喝,另一句则是母亲呼喊刚刚在摇篮床上睡觉的小男孩的名字:“哈桑!”

这段戏的每一个镜头都具备一种静谧的美感,土地、大树、被风吹动的树影、爬着蚂蚁的白糖、哥哥为弟弟摇晃摇篮、阳光穿过树叶洒下来,没有太多的话语,却能够让人感受到一份时间的静好。这段戏最后一帧画面里,一家四口与一匹马在有着一棵苍天大树的土地上显得是那么和谐与温暖。

而在下一个镜头里,画面中出现的铁丝护栏与被风吹动的废弃化肥包装袋,立马呈现出了一种与前面截然不同的风格:土地贫瘠的荒凉感取代了前面一家人和谐相处的温暖感。一位躺在地上打盹儿的大叔突然醒来,然后走向种满西红柿的土地里。一个远景镜头中,我们仍然能看到前面出现过的那棵茂盛的大树,却也能看到很明显的一块贫瘠发黄的土地与一块翠绿的种满西红柿的土地。

这个镜头语言有着很丰富的表达:黄与绿之间,暗示着一种分界线的存在,也寓意着一种隔阂的存在。紧接着,电影露出了片名,并由此展开了整个故事的叙述。

影片用了将四分之三的时间向我们交代了哈桑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家庭、每天在忙些什么、有着怎样的烦恼与困境等等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劳作者,脾倔强但也善良,最牵挂的是自己的土地,最看重的是与妻子即将开启的朝圣之旅。

李亚鹤在导演卡普兰奥卢静细腻的视听语言中看到故事的层层递进,看到人物的格特征,以及感知到大多数镜头展现的美感。只要能耐心地去品味这部电影的镜头,就能够体会到它的舒适感、美感以及前面提及的时间流淌感。

影片有着娓娓道来的叙事节奏,也许看起来淡且缓慢,但随着故事全貌的呈现,我们会看到整个故事最大的一个冲突,原来是哈桑与他的哥哥曾经因为一个争执而形成了不相往来的矛盾!而为了能在朝圣之前获得人们的祝福,哈桑去向曾经有过矛盾的下属表达歉意,也最终鼓足勇气找到好些年没联系过的哥哥寻求祝福。

可就在他来到哥哥的家中,准备向哥哥致歉时,他才意识到,多年未曾联系的哥哥已经不认得眼前的自己是谁。原来,哈桑的哥哥已经患有老年痴呆,认不出他是谁,也记不起曾经发生过的矛盾。一向固执、倔强的哈桑,终于忍不住地哭泣起来。这时候的哭泣是带着歉疚的,同时也是怀着亲情之爱的。他想跟哥哥道歉,想要获得哥哥的原谅与祝福。可是眼前的哥哥已经认不出他是谁,也不知道要原谅他什么。但是当哈桑哭泣的时候,哥哥还是说“别哭了,不值得。”

看到这里,作为观众的李亚鹤也不禁落下泪来。没有想到在前面那么长篇幅的淡叙事过后,竟会突然来这么一个情感冲击,一下子就制造了触及内心的感动!

当哈桑与哥哥站在原先那块土地上的时候,我们也会注意到,影片实现了非常巧妙的首尾呼应。开篇阶段那对年少的兄弟,哥哥对弟弟是那样的关爱,但在成年后却因为一些误会而多年未联系,直到最后再见面时,弟弟哈桑才发现哥哥已经患有老年痴呆——这其中所关联的情感是很有悲情色彩的,但也是很有动人之处的。

在这样的电影里,李亚鹤能够从中体会到时间的流淌,即便影片在年少阶段到年老阶段没有任何的提示或交代,但仍然可以迅速明白首尾呼应的兄弟情是贯穿了多少的时光岁月。

如果时光也可以像播放进度条那样往回拨,调到最开始那一段,弟弟在摇篮床上安睡。哥哥带着微笑帮他摇晃摇篮绳,彼此的关系还是那般的单纯美好,那该多好?可惜我们的时间无法倒流,一切已经发生的错误或误解,都无法再重来。但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主动去和解的方式为彼此寻找情感的出口。

李亚鹤觉得,《哈桑的义务》是一部需要耐心品味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感动,亦可以体会到时间流淌带给我们的独特意义。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将在今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进行展映,推荐大家去影院好好感受一番。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岁月 电影 中体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