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提升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金融机构在行动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针对不同群体的支付习惯,统筹力量打通支付服务存在的堵点,着力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3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召开在沪金融机构优化支付服务推进会,督促指导在沪金融机构加大工作力度,持续优化支付服务。在沪商业银行、中国银联、相关支付机构将如何推进各项措施落实落地,让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切实享受到我国便利的支付服务?来听这些金融机构负责人怎么说。
中国银联党委书记 董俊峰:在央行指导下,我们已经启动了“锦绣行动2024”,率先投入30亿元人民币,联合商业银行收单机构等支付产业各方,将这笔资金专项用于餐饮、文旅、宾馆、适老等重点场景来布放受理终端,大规模改造和优化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的用卡环境。该行动将覆盖全国41个重点城市、8大类26个高频支付场景,通过提供刷卡、扫码、手机Pay、ATM取现等综合支付解决方案,带来更多优惠、更好体验、更多支付选择。
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总裁 陈明:我们将聚焦老年人身边的关键小事,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适老化改造行动,切实提升适老支付服务能力。我们还将在大额刷卡方面加强外卡受理环境建设。在小额扫码方面创新产品,实现境外来华人士扫码支付。在现金兜底方面,协同做好外卡取现以及零钱包服务,满足境外来华人士多元支付服务需求。
交通银行业务总监兼上海市分行行长 涂宏:针对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应用难点,交行将进一步完善个人手机银行App英文版功能,提升业务受理能力与移动支付便利度,未来还会开发日语、韩语版等。针对外籍来华人员账户开立不便问题,目前交行全国所有网点均可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开户服务绿色窗口,并将提供线上预约开户功能,满足短期来华人员账户开户需要。
邮储银行卡中心总经理 王卫东:今年我们将通过“一县一商场”活动,在城乡区域跟一些“食、住、行、购、娱、游”等优质商户合作,为持卡人和消费者使用拍卡等非接支付给予优惠。目的是培育城乡居民,尤其是老年人使用非接支付习惯,推广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同时将不断优化业务流程,让更多的老百姓能用会用数字化支付产品,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浦发银行零售业务总监 丁蔚:在服务境外来华人员方面,我们聚焦重点场景,在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设立服务网点。在南京路、陆家嘴等商圈铺设了近千台外卡收单POS,更好保障消费者支付选择权。我们还通过排摸,在重点入境口岸,部署并完善本外币现金自助设备功能,进一步扩大存取款一体机10元券小票面覆盖范围。
上海银行行长 施红敏:我们建设了手机银行专属大字版、在电话银行提供本地沪语特色服务;推出线上的“云网点”服务,支持老年客户一键呼入、口述诉求后就可以办理部分业务。针对老年群体现金、零钞需求,在上海全市所有网点推出“零钱包”兑换服务,为网点机具配备10元或1元钞券,同时对因高龄、重病等特殊客户,提供上门服务。
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田林:针对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我们不断丰富支付服务供给,到年底实现重点城市、场景80%以上覆盖率。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需求,加快支付产品适老化改造,提升老年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支付便捷度。以上海地区为例,我们对照8大类、26个细分场景,梳理出5万多家相关商户,安排员工加班加点开展场景核实、受理情况排摸和终端信息收集。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