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教育列出“四张清单”提质增效
7月9日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研讨会上,金华市被确定为12个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在前期先行改革实践的基础上,金华教育吹响打造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建设的“集结号”。
教育作为群众最为关心、最为现实、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市一方面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就是积极推进改革。金华市教育局找准教育领域的亮点和突破点,建立“四张清单”压实工作责任,形成一批符合金华实际、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标志性成果,着力搭建教育领域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四梁八柱”。
1.重点任务清单 多措并举破教育公平难题
在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基础上,我市今年首次实行市区高中段(含中职)学校招生网络平台同步录取,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秩序,大力实施“阳光招生”让群众在规范有序的招生秩序中感受到教育公平公正。
面对不断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我市采取“1+1+1”模式加快教育共同体建设,即一所城区优质学校与一所城区薄弱学校、一所乡镇学校全面重组,组建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的共建型教育共同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市教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我市已新增义务教育“共建型、融合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学校151家,至2023年全市中小学将完成全覆盖。根据市教育局“重点任务清单”,强化优质师质均衡流动及完善学区调整机制将成为“倾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的重点方向。
强化优质师质均衡流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每年参加交流的校长、教师要占符合交流条件人数的10%以上;骨干教师要占总交流教师数20%以上。从今年起,把在经过认定的城区薄弱学校教学6年经历视同农村学校支教3年经历,纳入高级职称评聘条件。在武义县和磐安县开展高级职称特设岗试点。
完善学区调整机制。完善各利益相关方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的学区划分、调整工作机制,探索多校划片政策和一套住宅3年内只允许一户家庭子女入学政策,切实解决“学区房”问题。加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校比例。不断增加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定向分配招生名额比例达到招生计划,并以初中毕业生人数为主要依据按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到2025年达到85%以上,解决长期困扰学生家长的初中择校问题。保障随迁子女入学同城化待遇,切实保障每位随迁子女“有学上”,提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率,力争就读比例达到85%。
2.突破性抓手清单 力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由于城镇化推进、人口流入及三孩政策等因素影响,教育资源紧缺问题依然突出。目前已启动实施市区“百校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到2023年将实施13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51亿元,新增公办学校学位82000个。
据悉,接下来,我市将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一校一品’特色工程”“全面实施‘初中强校’工程”等方面加快建设步伐,“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安排386个重大教育项目,其中中小学项目185个(新建项目1亿元以上;改扩建项目3000万元以上),幼儿园项目190个(1000万元以上)。到2025年,全市8个县(市、区)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验收,5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验收。
在进一步提升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同时,我市将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加快特殊教育提质增效,推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互相融合,随班就读向学前、初中和高中段延伸,做到轻度残疾儿童全部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推进资源教室向学前、初中和高中延伸。加快打造浙中高等教育高地,到2025年完成3所独立学院转设。
3.重大改革清单 着力打造“教育改革领跑地”
紧紧围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着力打造“五地一中心”,即“党建引领示范地”“教育发展先行地”“教育改革领跑地”“教育生态标杆地”“教育人才集聚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振兴金华教育,建成浙江中西部教育中心。
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全国教育现代化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全国教育行政执法项目改革”等四项国家级试点改革。
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研究搭建“1+3+6+N”教育数字化体系,“1”即打造 “八婺智慧教育”智能化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学、管、评、服”提供全方位数字化赋能;“3”即构建科学管理、精准教学、优质服务等三大功能板块,分别命名为“金教钉”“金学堂”“金服务”,包含办公协同、智慧党建、精准教学、督导评价、入学报名等所有业务;“6”即实施智慧管理工程、智慧校园工程等“六大工程”;“N”即重点做好“入学通”、“金信培”、课后托管等重点集成应用场景建设。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深化教育管理和教学改革。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4.最佳实践清单 着力解决教育生态
今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广部分地方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公布首批23个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典型案例单位,我市是全省唯一入选的地级市。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等突出问题,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强化考核督导,将减负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把结果作为县(市、区)教育局履职行为、学校办学水平、实施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加大问责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实行“零容忍”。
深入开展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家庭个性化需求,在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早于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下班时间的前提下,鼓励学校实行弹性离校制度,分批设定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实现与家长接送时间“无缝对接”。我市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联合完善课后托管、假期托管的制度,切实解决小学“放学早、接送难”和暑期“看护难”问题,真正将托管服务打造成“老师用心、家长放心、学生舒心”的“三心工程”。
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全面落实教育部校外培训“新政”,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完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常态化监管,用好“金信培”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确实减轻家庭的校外培训负担。
加强家校协同。强化家庭教育,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支持机制,进一步丰富家长学校教育资源,用好家长学校全媒体平台,进一步明确家庭在家庭教育中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作用,密切家校合作。
全面保障校园安全。开展等级平安校园建设、防溺水专项教育、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智安校园”建设等十大行动。今年年底前,全市校园封闭化管理达标率、专职保安配备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联网率、护学岗设置率达到4个100% 。2022年底前全市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智安校园建设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