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遇困“吹哨” 部门“报到”解难

“政府政策和服务好不好?由大家说了算!有什么期盼、意见建议,大家都来说说。”日前,一场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家的“亲清茶叙”在茶香氤氲的氛围里,受邀企业家慢慢打开了话匣子。道明光学有限公司、中孚精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凯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老总抛出“头痛”的话题:招人难、留人难,尤其是“高精尖”人才缺口大、技能人才“没盼头”。

企业“吹哨”有需求,部门“报到”来解忧。“巧了巧了,我今天要讲的内容恰好与你们有关。”县人力社保局局长夏浩波开始讲他和局机关干部的“报到”服务故事。期间,还有企业家中间接话,与之形成了交流互动。

第一个故事讲的是道明光学有限公司,在启用一批新生产线后急需大量缝纫工、涂布工等一线操作工和高技能人才。企业招聘专员奔波在我县各乡镇(街道)招人揽人,福利待遇虽然提高了,但实际效果依旧不佳。眼见交货期一天天逼近,生产部主管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夏浩波“对症下药”给法子—拓宽招工渠道,瞄准省外劳务协作基地。“别说,还真多亏了夏局长!”道明光学总经理胡峰“抢”话道,“我们拿出85个优质岗位,跟着人社局干部先后去了江西修水、湖南邵阳等中西部地区,吸引了当地人,新录用员工60人,解了企业燃眉之急。”胡峰由此感慨:“一张招工海报走天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如何下好宣传“吆喝功”,如何稳岗留人又留心,企业也要更新观念。道明光学也走向破题之路,力推新型学徒制培训,通过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的方式,已培养电工、钳工等中高级工40多名,储备了一批高技能人才。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中浙高铁轴承有限公司,急需“高精尖”人才和科研专家技术支持。夏浩波通过一段时间蹲点调研,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人才三定战略”,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一是“锁定”校园招聘,在河南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招聘活动,通过就业宣讲和院校发动,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0余人;二是“制定”学历提升班计划,针对企业对机械和动力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人才的刚需,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开班,第一期拟培养相关专业硕士人才40名;三是“锚定”人才平台筑巢引凤,协助企业引进刘煜炜博士后进站开展科研攻关项目。凯丰新材料董事长计皓对此表示认同:“水积鱼聚,木茂鸟集。只有创造优良环境、搭建多元平台,培养一批骨干人才,才能达到‘以人引人’‘以才聚才’的良性循环。”多年来,凯丰新材料花大力气提升员工专业技术水平,受益颇多。以正高级工程师领衔启动的清洁生产循环改造项目,实现吨纸水耗下降70%、汽耗下降25%、电耗下降25%的效益,企业成了“国家级绿色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