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灾安置点 像家一样温暖

截至25日18点,盈丰街道共启用22个应急避灾点,会同世纪城管委会一起完成3.2万余名人员的安全转移工作。其中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设置安置点7个,安置面积7万平方米,安置人员2.3万余名。

在世纪城小学、利一家园会所、国博中心、综合训练馆四处避灾安置点,实行“村社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保洁负责人”的“三包一”网格化管理。

在各安置点,人员登记、体温测量、口罩规范佩戴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街道为安置人员提供饮用水、饭菜等生活物资,配备热水器、手机充电设备,还利用安置点室内大屏幕播放红色电影、东京奥运会等。(甄兰 吴洁)

新塘24小时安置7991人

24日下午,新塘街道全体机关干部及联村干部下沉一线,联合各村社党员群众、物业、志愿者等社会各界力量对辖区隐患点进行实地摸排,并将高风险点群众转移至安置点。

涝湖村共有12户C、D级危房住户家庭,村里组建党员劝说小队,挨家挨户进行劝说,先后将30多人安全转移至村委会安置。

街道还与各责任部门对接,将萧山三中、技师学院、新桐初中、城东小学、和平桥等作为街道安置点。截至25日9时,街道将39个建筑工地7866名建筑人员及23户居住在C、D级危房的125人进行了妥善安置,24小时内合计安置7991人。目前,各安置点热水、食物、毛巾等救援物资配备齐全,医疗点陆续就位,疫情防控相关工作有序开展。(袁琦 颜鸿杰)

新街安置在建工地工人5396人

到24日傍晚,新街街道成功转移辖区17个在建工地建筑工人5396人,全部进入临时安置点,充分保障了建筑工人的安全。

24日一早,街道通知各在建单位做好人员转移准备,并上报各工地需要转移人数。根据上报情况,街道将临时安置点增加到6处。街道对安置点实行“项目部+派出所+城管+学校”合管模式,配备相应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并加强安置点疫情防控,街道累计准备口罩16000余个,对每位工人测好体温。与此同时,街道在6处临时安置点设立垃圾桶120余个,每天组织保洁公司定时清运垃圾。(张旭 金雪飞)

党湾3处避灾点安置997人

党湾镇组织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对危房人员、孤寡老人、围垦滞留人员等进行上门耐心劝导,确保应转尽转、不漏一人,累计启用3处镇级避灾安置点,转移群众997人。

镇村干部还加大河道、道路等巡查力度,对倒伏树木、竹子、障碍物以及电线隐患进行及时处理,对河道石磡进行抢修,设置警示标识牌。目前已排除各类险情80余处。(魏乐钇 王啸虎)

蜀山安置点播放红色电影

蜀山街道已启用20个临时避难场所。为安抚安置人员情绪,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25日下午,街道组织安排电影院工作人员来到朝晖小学和城南初中安置点播放红色电影,同时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应海天 丁水富瞿梦丹)

女工绣制“风雨同行”暖心鞋垫

自7月24日傍晚起,靖江街道对中铁隧道局、中铁十六局、国丰建设等9家在建工地人员集中安置在避灾场所,并落实好疫情防控工作。截至7月26日8时,靖江街道3所学校、17个村社文化礼堂和文化家园、4个围垦避灾点共转移安置人员2420人。

来自云南昆明的李光兰,是街道第一产业东能空港智慧物流园项目中的一名女工,被安置到靖江三小避灾点后,她亲手绣制了“风雨同行”暖心鞋垫,“街道、公司把我们从工地转移到避灾点,安顿得很好,希望大家风雨同行,一起战胜台风!”

26日下午,在靖江初中710班,靖江街道妇联组织巾帼志愿者陆建芬老师为“小候鸟”们上国学课,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这些孩子来自云南、贵州、江苏、江西等地,他们与父母一起被安置在靖江初中避灾点。(潘燕萍 周珂)

所前安置点温情四溢

26日上午,记者来到所前镇中临时集中安置点,这些安置人员主要来自建筑项目工地。他们中,有休息的,有看手机的,有打扑克的,还有下象棋的……“这里挺好的,每天都有专人为我们送盒饭。”来自安徽阜阳的刘先生说。来自河南的付师傅正在与女儿视频通话,他一边向女儿介绍安置点的环境,一边告诉女儿“不用担心,这里很好,很安全”。(童志辉 袁园)

萧山科技城安置点: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从13人到9000多万人,我们党堪称史上最牛创业团队。”26日上午,萧山科技城生科园避灾安置点,萧山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给200多名集中安置的建筑工人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讲座,通过一个个通俗易通、深刻生动的党史故事,不断丰富工人们在安置点的生活。

自防台防汛应急响应启动以来,萧山科技城发扬连续拼搏持续作战精神,24小时严守死守。截至目前,萧山科技城开辟了14个安置点、转移了8400多人。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萧山科技城成立防汛防台临时党总支、4个临时党支部,由管委会班子领导担任支部书记,分赴各避灾点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在每个集中安置点都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党员服务队集结社工、医务人员、志愿者、项目负责人以及下沉到一线的机关党员,全力做好安置点服务保障工作。

“这儿挺好的,有吃有喝的,还可以看场电影打打球。”在创业谷安置点4楼,沪杭甬改建工程的工人们兴致勃勃地通过投屏观看电影。作为萧山科技城最大的临时避灾点,创业谷共有2500余名建筑工人在此安置。

为丰富安置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临时党支部组织起观影、看奥运直播等活动,并组织开展了羽毛球、乒乓球、象棋等娱乐比赛。“大家的心态都很稳定,我们一定服从指挥,绝不给国家添麻烦。”来自贵州的小石接过党员志愿者送来的香蕉、苹果,脸上笑容灿烂。

党旗高高飘扬在防汛抗台一线,妇联、共青团组织也积极行动起来。在科技城邻里中心安置点,科技城妇联组织群众一起跳起《可爱摆》《Nobody》等舞蹈。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在场群众纷纷加入舞蹈队伍,现场气氛活泼热烈。“没想到在避灾安置点也可以生活得这么快乐!”来自江上湾项目部的陈大姐给家里报平安时,笑着说“都舍不得走了”!(姚潮龙冯益华)

城厢安置点:八个大字表达感恩之情

外面风雨交加,城厢街道湘师实验小学临时安置点内暖意融融。在教室的黑板上,写着“感谢党和政府”八个大字,表达着安置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情。

满足群众“健康+物质+精神”需求,是城厢临时安置点的必备条件。街道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安置人员进行测温、亮码、健康信息登记等;对安置室、走廊、过道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定期检查储存食物是否变质、救灾设备能否正常使用。同时,配备街道、社区、医务人员、派出所民警四方力量,夜间进行不间断巡逻,确保安置点稳定。

除免费为群众提供一日三餐、保障大家的生活需求外,街道邀请专业心理老师为安置人员开展心理疏导,释放焦虑感和紧张感;配备棋类、牌类、书籍等娱乐设施,播放红色电影、开展垃圾分类小游戏等活动,丰富安置点群众的文化生活。

来自万寿桥社区的一位大伯说:“街道给我们准备热乎乎的一日三餐,还安排娱乐节目,住在这里就像在家里一样温暖、踏实。”(朱林飞 闻王裔)

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杨明:志愿守好“大后方”

26日下午1点半,在戴村镇云石中心小学,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杨明正忙着搬运抵达的物资。

近两日接连暴雨,使得戴村镇青山村石牛山自然村突发险情,紧急转移正在进行。早上7点接到村委下发的转移通知,7点半杨明和家里人就赶到临时避灾点云石小学食堂,顾不上换掉淋湿的衣服,杨明立即加入志愿者队伍,帮着一起搬运矿泉水、方便面、毛毯等物资。

“作为一名党员,守住‘大后方’是我的职责。”由于转移人群大多为老幼群体,杨明便主动当起避灾安置点“服务员”,安抚村民的情绪,了解大家的需求。对于独自抵达云石中心小学的老人,杨明先领到安置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小队测量体温和血压,然后进行安置,并为老人准备好水和面包。

下午2点,新一批折叠床送到云石小学,杨明立即把折叠床摊开扶老人们躺下,并详细询问他们的用药情况,叮嘱老人们按时吃药。尖山下村沈阿婆说:“我们看着他长大的,哪里需要帮助,他就会冲到前面。”

作为一名教师,杨明与云石小学的许多老师都主动留在这里做志愿者,帮助分发物资、维持秩序。“他们了解云石小学环境,会带老人们上厕所,我跟着他们就是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杨明说。(周珂黄婷靳林杰)

区疾控中心:强化卫生防疫指导

我区应对台风“烟花”措施得力,截至25日16时,全区累计安全转移10万余人,启动避灾安置场所500多个。因此,做好避灾安置场所卫生防疫工作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区疾控中心积极行动,组织人员下到各个避灾安置场所进行卫生防疫指导,重点开展饮用水和传染病预防、消毒技术指导、健康宣教等专业工作。

为了做好集中安置点防疫工作,区疾控中心还编印《萧山区集中安置点防病工作要点》《洪灾消毒指导书》《灾后个人防病须知》,指导受灾区域做好灾后消毒和个人防疫工作。近25000份防疫宣教资料陆续分发到市民手中。(盛凤琴 洪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