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难八方助 爱涌海曙渡难关
“烟花”易冷人情暖。连日来,全区1000余支志愿服务团队、近2万名志愿者、21支应急救援组织奔赴抢险救灾一线,开展人员转移、道路清障、医疗救护、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红马甲”们构筑起温暖的避风港湾,在风雨中守望相助、共渡难关。
爱心物资汇聚
暖胃更暖心
7月26日,区志愿者协会发出救灾物资募捐公告,号召有物资渠道的社会力量和爱心企业能向被困家中、厂区的群众伸出援手,提供受灾地区急需的饮用水和干粮。短短几小时,矿泉水、面包、火腿肠等爱心物资源源不断涌入天一商圈党群服务中心。分装物资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市民们捐赠的爱心物资中,有适合糖尿病患者吃的木糖醇饼干,有卫生巾及婴儿尿不湿等,“大家都在考虑受灾群众可能需要什么,有爱心市民送充电宝时,还特意强调这是充好电的。”记者留意到,不少爱心物资的外包装上还写着“宁波加油”“我们爱宁波”等暖心留言。
把爱送达。天一应急救援队第一时间出车驰援,将2000只刚出炉的爱心包子送往洞桥。不少拥有SUV、面包车、皮卡车等高底盘车辆的热心车主也主动加入志愿服务车队,60余辆爱心车满载着生活物资开往洞桥。
各避灾安置点内,也处处闪现着志愿红。“志愿者忙着采购、做菜,我们才能吃上这口热乎饭,难忘。”7月26日,在广德湖小学安置点没吃上家常菜的避灾群众看着碗里的红烧肉、蛋炒饭、炒白菜,感动地说。为改善安置点群众用餐条件,广德湖小学教职工组建志愿服务队,筹款采购物资、烹饪菜肴、盛饭打菜,为200多名避灾群众送去热乎的饭菜。
“来来来,大家快来吃西瓜降降温。”7月26日,村民陈美月抱着2个西瓜走进龙观乡龙峰村安置点。当天凌晨1时左右,龙观乡出现停电停水情况,安置点内缺少纳凉应急设备,陈美月就切好自家的西瓜分给大家。同一时间,后隆村村民洪子雅得知家乡受灾,赶忙驱车开往龙观乡,把采购来的各类生活物资送进安置点。
在白云街道安丰社区安置点,奇迹牛蛙联丰店负责人励女士送来200余个热气腾腾的“水晶油包”,让安置群众一尝宁波特色小吃;古林镇布政小学避灾安置点,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住在张家潭村的四川籍爱心志愿者苏婷、刘其春给安置点内180名群众送去馒头、饭菜、矿泉水等生活物资;宁海食府给鼓楼街道文昌社区的50余位安置群众免费送早、午餐,并给参与姚江堤坝应急防汛工作的300名工人提供免费盒饭……
文艺服务送上门
饱了眼福富了精神
“小朋友们一起画台风,了解奇妙的气象知识吧。”作为村级安置点,高桥镇红心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志愿者给随父母避灾的儿童送来绘画、手工折纸等趣味课程,还同步开放了图书馆,供孩子们借阅,并开放儿童乐园,以劳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开心度过避灾时光。大人们则跟着志愿者跳起健身操,一齐锻炼,其乐融融。“志愿者带着我们开展形式丰富的文娱活动,周围的人一下子就熟络了起来,互帮互助,安置点有了‘家’的感觉,真好。”跳得满头大汗的宋阿姨开心地说。
安置点不止成为暑托班、健身房,还化身电影院、科普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鄞江镇、南门街道等6个临时集中安置点就变身影院,避灾群众晚饭后,或席地而坐,或搬来凳子,聚拢在屏幕前一同观看《八佰》等红色影片。古林镇救灾安置点里,区文广旅体局还组建志愿服务队,来到安置点,给避灾群众送去唱红歌、变魔术等文艺服务,古林镇还播放防汛防台、反诈宣传等安全知识科普视频,让群众安心避灾。
为能更有效地开展灾后防疫消杀工作,区卫健局还组建了多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前往安置点,把卫生健康知识送上门,向避灾群众发放卫生防疫宣传手册,科普灾后防疫消杀相关知识,并免费送去消毒药剂,指导使用方法。“网上的科普知识让人眼花缭乱,专业医生现场面对面指导,我们更安心,回去就照着宣传册,把家里打扫干净,防病防疫。”高桥镇宋家漕村村民刘大伯直赞志愿服务及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