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店:碧水绕古镇 营造宜居环境
开新局·一图一景看发展之百年蝶变社会篇
《韵味梅里》 董芬珍 傅书琪
【蝶变图】
前几天,记者走进秀洲区王店镇建林村聚宝湾,有一处“奇观”令人大开眼界。放眼望去,能隐隐看到村级河道徐宝村浜的河底交织着一片植物根系。那是睡莲、荷花、香蒲等水生植物的根系,旁边还围绕着成群的水生昆虫、蠕虫、贝类、螺类以及小鱼小虾,它们共同构成了徐宝村浜的生态修复密码。
这处“奇观”被当地人称为“水下森林”,这是一种生态修复手段,相当于过去水面上种植生态浮岛的升级版。其修复原理与生态浮岛差不多,就是利用沉水植被来改善水质,使水体恢复清澈。去年,建林村聚宝湾河道平均水质已达到Ⅱ类水标准。
距离王店镇南梅村文化礼堂不远处,也有一个盛夏时节村民们都爱光顾的景观小品,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五彩蝶池”。谁能想到,流水潺潺的“五彩蝶池”原先是一条人见人嫌的排水沟,杂草丛生、臭不可闻,天气一热大家都绕道走。
前两年,南梅村积极创建“美丽河湖”,河道清淤完成后,又在排水沟内种植苦草、金鱼藻等大量沉水植物,用于吸附漂浮物净化水质,并采用分段治理的办法层层过滤。这段时间,村里正在对“五彩蝶池”进行升级改造,打造更美的生态景观。
【见证官】
2018年以来,王店镇以改善和提升水质为目标,以“美丽河湖”和“污水零直排区”创建为抓手,全面深化河湖长管理制。
现阶段,王店镇正在实施“碧水绕镇”项目,主要针对长水塘两侧的市河、金家桥港、小桥浜、长车浜、樊家埭浜等多条总长5300多米的河道开展“水下森林”建设,现已进入运维维护期。
在王店镇市河两岸常年居住的居民会发现,这条紧邻梅溪老街的河道如今已改头换面。“以前河水发黄,河面上都是杂草和垃圾,现在干净很多,我们住在河边心情也愉快很多。”在梅溪老街住了40多年的居民王阿姨说。
据了解,王店市河生态修复工程包括底质改良、曝气增氧、种植水生植物等步骤。通过生态修复,河道水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景象,也为周边居民营造了宜居环境。
近几年,王店镇坚持不懈实施“水岸同治”。结合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建设,建成碧水河道10条共计7.5公里,“水下森林”覆盖面积11万平方米。加快水生态修复,着力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在河底种植沉水植物,在河面种植浮水植物,在岸坡种植大型挺水植物,王店镇全力打造有层次的生态景观。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市级“美丽河湖”10条,主要水质指标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通过生态修复让河道变清变美,这个创建成果需要落实长效管理制度来维护。”王店镇生态环境办主任吴家乐说。全镇166名镇、村两级河长及时通过相关系统上报大小河道的“健康状况”,引入第三方机构定期开展巡查,随时监测河道水质情况。结合“网格连心、组团服务”工作,镇、村两级河长带动全镇107名网格长和624名微网格长积极参与巡河行动。同时,广泛发动村民,组成民间河长、民间闻臭师、民间清废纠察员三支队伍,对河道开展全民监督。
此外,王店镇凝心聚力做好源头防治,投入7000万元开展镇区“污水零直排”建设,实施17个区块,现已全部完成,镇区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实施污水终端运维管理,并委托专业机构对运维单位进行监管,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出水达标率双达标。
【奋进路】
“十四五”期间,王店镇将继续提升生态经济发展水平,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高标准开创生态建设新局面。深化“五水共治”,扎实推进河长制,继续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和“美丽河湖”创建。在实现碧水绕古镇的同时,岸上加快建设一批园林绿化项目,重点推进建设公园绿地、绿道网络、防护绿地等,提高立体绿量和绿荫率。继续强化生态文明宣传,倡导低碳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构建政府引领、公众广泛参与的生态保护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