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元镇农村医养结合无缝对接 基层服务创新发展

“按时上门、协助洗护、家庭签约医生、免费义诊义剪义修服务……”年轻人安心在外工作,老年人享受乐淘淘的幸福晚年生活。如今,这样的农村“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模式在海盐县通元镇成为了现实。

按时上门,协助洗护——“省心”

通元镇引进专业社会组织服务,针对重度失能老人,开展每周一次长期护理服务,协助重度失能老人头面部清洁、梳理;手足部清洁;温水擦浴;沐浴;协助进食/水;口腔清洁;协助更衣;整理床单;排泄护理;失禁护理;会阴护理;协助翻身叩背排痰;协助床上移动;安全护理;洗发;指/趾甲护理;床上使用便器;人工取便;药物管理;借助器具活动;皮肤外用药涂擦;生活处理能力训练;关节活动度练习;肌肉练习; 压疮预防护理;留置尿管护理; 人工肛门便袋护理等28项服务,按时按点,2018年以来从未间断。

“吴叔叔,您好,这几天身体还好吧?今年我们要来为您修剪指甲!”在88岁的失能老人吴叔叔家门口,护理员边走边笑呵呵地与躺在床上迎接她的吴叔叔打招呼。每到一户家庭,护理员按时打卡,需要陪护1小时,然后出发去下一家,运行一年多来,这种模式逐渐成熟,并得到村民的普遍认可。

一键呼叫,家庭医生上门——“安心”

“紧急呼叫”“紧急呼叫”……

去年12月的一个傍晚,通元镇滕泾村独居老人王叔叔在家突然心脏不适、呼吸困难,他迅速按下手边红色的“一键呼叫器”。10秒钟后,通元卫生院值班人员接通,通过安装在王叔叔家中的摄像头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并派出值班大夫第一时间赶赴王叔叔家中。6分钟后,医生和家属前后脚到达现场,经过听诊、判断、吸氧、服药等一系列紧急处理,王叔叔的病情逐渐稳定,前前后后有30分钟,医护人员才放心地离开。

社会组织爱心汇聚,免费微服务——“暖心”

2018年以来,通元镇率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通元镇立德公益服务中心的居家养老照料中心托管服务,在刚开始,这一模式并不被看好,面对一些村民的怀疑和观望,社会组织制定完善的年度计划,动员社会爱心力量,走访各村做好需求调研、情绪疏导等服务工作。前期筹备工作得到了政府及各村书记的大力支持:“只要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对老年人有好处,我们就要克服困难坚持办。”

在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社工精心策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有乐趣。除了日常的棋牌、看电视、谈心谈话等基础服务外,还有定期免费义诊、义剪、义修服务,公益红色课堂,老年人可以在这里学到知识,开阔眼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成了老年人的第二个幸福家园。爱心在这里汇聚,德孝在这里传承,照料中心每天都充满欢声笑语,独居老人有了盼头,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心里也更暖了。

随着老龄化社会程度加深,老年人对生活、健康等照护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强烈,推进医养结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根据“健康海盐”发展发展战略,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保障基本、统筹发展”的原则,发挥政府在制定规划、出台政策、引导投入、规范市场等方面的作用,加强部门协作,优化和盘活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加快推进“医”和“养”的无缝对接,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健康养老服务,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自2018年以来,海盐县通元镇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调整养老服务领域战略,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全面实施,突出居家养老的老人优先满足65周岁以上的老年居民、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失能、部分失能及计生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上门巡诊、慢病管理、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服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进社区、进家庭。同时,延伸护理服务内涵,通过政策引领,切实发挥专业养老领域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拓宽服务范围,推出了居家养老上门长期护理服务,为通元镇15个村社区的重度失能老人提供更加便捷的上门护理服务。

通元镇“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的养老模式能坚持下去,取决于多方面的原因,有运营比较稳定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有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助力,有村委、社会爱心人士的爱心捐助等,所谓多方协同,资金保障,保持长效机制有序更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