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探索实施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
“以前企业办理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不仅需要到生态环境部门查询资料,而且还跑现场看,现在通过环评智慧准入应用平台,全市建设项目准入信息一目了然,只要网上一查建设项目是否允许准入,为我们企业主节省了很多时间。”8月23日,浙江中清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学峰告诉记者,在建设项目环评和排污许可申领过程中,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可谓帮了大忙。
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是生态环境部门的两项行政许可事项,按照以往,环评审批要在项目新建前办理,排污许可证则是在项目投产使用前再办理。对企业来说,环保审批手续专业性强,两次办证手续也较为复杂。
2019年11月,我市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排污许可与环评制度有机融合改革试点,通过整合现有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优化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证申领流程,编制义乌市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一体化办事指南和流程图。对未落实污染防治设施和未取得许可排放量的新建项目实行告知承诺制取得排污许可。在受理、核发及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创新“一个机构、一套标准、一次审批、一网通管”举措,破解企业反复审批的难题,推动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两者衔接融合,缩短办理时间,实现同步审批、同时拿证。
今年5月,义乌强化“三线一单”数字化应用,其打造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改革样板,被生态环境部收入全国“三线一单”落地应用案例。今年6月,我市被列入生态环境部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试点,率先从构建智慧准入平台、创新标准化填报系统、完善非重大变动流程、建立智慧监管模式等四个方面探索试点工作。环评审批和排污许可制度衔接改革实施后,企业一次审批即可拿到两项许可,相关审批时限从4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环评报告内容更精简,编制时间缩减30%,其中部分工艺简单的工业项目可一次上门当场完成填报。同时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主动开展证后管理,实现环境管理标准化。
截至目前,全市通过衔接改革完成审批的建设项目524个,其中颁发排污许可38本,排污登记447个,为企业节省费用70余万元。在审批流程上优化的同时,也要求企业主主动开展证后管理,履行企业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合法、合规开展排污。
“预计到2022年初,义乌排污许可制与环评制度有机融合试点将完成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标准化填报系统。届时,企业可以通过智慧准入平台查询项目的准入后,从智慧准入平台直接链接至标准化填报系统,通过系统直接办理环评与排污许可,真正实现‘两证合一’。”义乌生态环境分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局将先行先试,结合数字化审批改革要求,突出环评智慧准入,创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标准化填报系统,促进环评与排污许可有机融合,建立环境信访问题发现机制,构建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载体的污染源“一证式”智慧监管模式,打造环评审批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改革样板。(余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