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翻开丽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新篇章

在丽水,“看得见风景”——城在画中,人随景走,山水相依,城乡交融。

在丽水,“握得住幸福”——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在丽水,“托得起梦想”——以人为核心,发展活力、发展动力、发展能力系统性增强。

多年来,丽水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回应人民群众期盼,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核心的要求贯穿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百姓,将“着力打造生活放心、居住舒心、就业安心、创业省心的宜居宜业新环境”这篇大文章书写得个性鲜明又精彩十足。

以聚促变,释放经济发展活力

海外留学8年的“海归”俞梦龙,是遂昌引进的第一位博士,在菲立化学工程(遂昌)有限公司担任研发副总。他带领团队在云峰街道建立起具有行业特色、技术壁垒和全球影响力的“绿色生物化工研发平台”,成为驱动医化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虽然身在乡镇,但这里的薪资福利和上海、杭州不相上下,再加上遂昌给出这样优惠的人才政策,对我们吸引力很大。”俞梦龙说,目前平台已经基本建成和启用一期研发中心,引入的5位博士与10位硕士已经为遂昌及全国范围内的11家企业提供了量身定制的生产器械与生产工艺。

“我们之前一年做不了两三个项目,现在一年能做六七个项目。作为高科技企业,人才支撑必不可少。”菲立化学副总经理曹国斌说。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从“输血强身”到“造血强身”。“双招双引”工作做得好的地方,经济发展都表现出了持久强劲的增长动力和后劲。丽水乘着“双招双引”的东风,在立足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新变量,创造新组合,提供新可能,培植新优势。

作为丽水生态工业主战场,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实力最近跃进国家级经开区前80强。“跃阶式发展”的背后,是经开区“双招双引”释放出的强大“磁场效应”。去年,经开区共招引项目114个,项目招引数量同比增长153.3%,总投资131.4亿元;引进人才项目35个,其中院士项目1个,绿谷精英项目27个,新增博士96名。

丽水经开区交出的亮丽成绩单,是丽水以非一般的决心、力度、功夫推进“双招双引”的一个典型缩影。

今年,景宁将通过100天实现“走出去”“请进来”,对接洽谈100批次以上,项目签约30个以上,每个乡镇谋划1000万元以上年度重点招商项目1-3个,重点招商部门谋划亿元招商项目1个以上,打造一个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柔性引进10名博士以上人才。

广邀天下英才,共襄发展盛举。近年来,丽水全面升级并全力实施史上最有竞争力的“人才科技新政”,并与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等大院名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时,还创新推出“157创新引领行动计划”、“绿谷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发挥华侨优势建立全球华侨人才数字地图,面向世界一流大学招聘优秀毕业生,建立23个“人才飞地”,新建一批海外孵化器和海外引才联络站。

站在数字变革的“时代风口”上,丽水正不断推动更多新思想、新理念、新实践、新业态、新创意,在绿水青山间孵化、迸发、闪耀,打造生态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产城融合,催生创新发展动力

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的居住环境,在过去长期的岁月里困住了丽水的农民。

改变,始于2000年。当时,丽水以“挖穷根、促集聚、保生态”为目标,开始有序引导山区农民搬迁至基础设施较好、产业相对发达的中心村、中心镇和县城,以破解“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局。

位于云和县西南部的官山自然村,是梅氏家族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在这个距县城60公里的偏远村庄,低保户梅根水夫妻俩曾经历深重的无望——一对儿女精神、智力残疾,困在深山里的一家人一贫如洗。

“做梦也没想到能变成城里人,拿上稳定的工资。”得益于“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2019年年底,梅家人走出山门,不仅在大坪社区云甬小区有了新家,还在家门口的企业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2013年1月,国务院扶贫办在丽水设立扶贫改革试验区,云和县被确定为先行县。为推动进城农民脱贫致富,云和县形成了“木玩产业、新老三宝相结合”的格局。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单是全县1000多家木玩企业,就为下山农民提供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这为“大城小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云和的大搬快聚是城镇化的催化剂,那么壶镇的产城融合则是骨子里的发展基因。

这两天,缙云壶镇镇联丰村党总支书记楼干强特别忙,自从上个月与“肯德基”签订合作意向后,选址、跑审批等筹备工作让楼干强忙得不可开交。“项目一旦落地,我们村的可就是全省第一家农村肯德基了。”

去年8月8日,联丰村举办了首届荷花节,卡丁车项目正式对外开放。42亩荷花盛开的美丽画卷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游人前来观景赏玩。不到1个月时间,仅卡丁车门票收入就达到30多万元,单日最高为村集体增收2.06万元,年收入超过80万元。不仅如此,花海游乐园还配了安全员、售票员、检票员等18个岗位,卫生保洁的岗位由村里20多人轮流上岗。所有岗位全都雇用本村村民,其中花海征用的土地田主优先安排,卫生保洁则优先聘请村里的老年人。年底村民还有收益分红。

花海游乐园的火爆也带动了村里的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业的发展,成功地让村民在家当老板,“在家就把钱挣了”。

事实上,这个位于工业重镇——壶镇镇西的村庄,从很早开始便在工业文明的洗礼下,慢慢地缩短了与城市之间的物质差距。如今,联丰村已经为壶镇产城融合开辟出了一条崭新的通道。

近年来,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使壶镇发生了巨大变化。道路硬化、环境净化、生活区域亮化、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公共服务社区化等目标得到实现。壶镇把规划作为城镇化的龙头工程,科学制定城镇规划体系,全面推进内涵式城镇化建设,壶镇城镇化驶入快车道。

把建设全国一流的“幸福乡村”作为推进共同富裕工作切入点,壶镇以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为群众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功能完善的家园。

不久的将来,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与壶镇客运站将会在联丰村的北边落成,而随着四星级酒店、特色旅游度假区、飞行运动体验区、集训赛事俱乐部、农业花海观光区、主题民宿区等功能区及直升机停机坪、动力三角翼起飞场、热气球表演、高档房车营地、滑翔伞飞行场、飞行俱乐部村落等配套设施场馆和高档住宅区的陆续变成现实,这个拥有13万人口的千年古镇正迸发出崭新的发展动力。

改革先导,提振自主发展能力

今年年初,为破解“县乡断层”难题,遂昌率全市之先试行“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统筹调配乡镇(街道)和县级派驻部门的各类资源力量,启动“基层治理四平台”迭代升级,推动“乡镇(街道)围绕中心转、部门围绕乡镇(街道)转、大家围绕基层转”,实现基层治理领域的“全周期管理”。

2月初,首批16家县级单位共53名骨干干部被派往试点乡镇——湖山乡,根据相应办事事项分别施行常驻办公、分时办公、实时办公。从第一天起,这些干部就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岗位和职能界限,以“一支队伍”的形式联合办公、统一执法,实现了从“单一化”到“多面手”的突破。

“通过组建‘一支队伍’,派驻干部们拧成了一股绳。”湖山乡是“天工之城”的核心建设区块,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说,此前落地该乡的条线部门往往是“各扫门前雪”。交通运输局只查运输船只,农业农村局只管渔船、渔业养殖,综合行政执法局只负责配合……看似职责明晰,遇到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事件却难以奏效。

“县乡一体、条抓块统”下沉人员、资源、权限后,每名派驻干部都“下得去、干得了、能拍板”。“局里的队员们不会再说我只管这些,其它你找别人,而是说有什么事找我就行,真正实现‘综合查一次’。”遂昌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仙侠湖中队中队长王羽丰说。

部门力量的注入,也极大方便了群众和企业办事。在派驻干部的联合办公下,湖山乡古院双创中心论剑坛项目业主单位办事员陈聪仅用2天便拿到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顺利赶上项目前期审批进度。

“向改革要活力,向管理要效率。”遂昌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潘光明介绍,为方便属地管理,该县还将派驻干部纳入多维考核体系,将指挥协调、考核管理、提名推荐、反向否决权四方面权力赋予乡镇(街道),派驻干部与乡镇(街道)干部同使用同管理,同等享受乡镇(街道)干部相应的福利和待遇。

遂昌县建设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服务中心干部黄彤龙是第一次派驻乡镇工作。他坦言,考核机制的变化消除了他下乡的顾虑,让他能够更加全身心地融入和投入乡镇工作之中。

“目前,我们已完成了天工之城和东城新区的骨干干部派驻下沉,接下来,我们将筛选更多干部,实现县域全覆盖。”遂昌县全面深化改革服务中心主任廖承川表示,年底前,将构建完善“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遂昌“六个一”模式,以高质量县域治理助推县域高质量绿色发展。

历史的积淀与滋养,现代的效率与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正在丽水大地上闪耀出夺目的光芒。行进在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大道上,丽水昂首阔步,奋力谱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