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开放创新之路,焕发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 龙泉:奋力打造共同富裕山区“县域样板”

8月23日召开的龙泉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龙泉市奋力打造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县域样板行动方案(2021-2025年)》,清晰地勾勒出了共同富裕山区“县域样板”的愿景框架。龙泉市委书记吴松平说,龙泉作为丽水唯一的县级市,必须勇扛使命、勇当先锋,高扬“丽水之干”行动奋斗旗帜,紧扣建设一座独具匠心的文化名城战略目标,加快闯出一条加快跨越追赶、迈向龙泉复兴、奔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开放创新之路,奋力打造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县域样板,让“好龙泉”焕发出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为丽水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提供更多创造性范例、作出更大创造性贡献。

一条外向借力和内生发展的全面蝶变之路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念好新时代“山海经”,正是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中之重。

今年是萧山与龙泉实施山海协作的第9个年头,“结亲”携手走过的这9年共建之路,萧山与龙泉互动越发频繁、合作不断加深,通过持续探索新办法、建立新机制、总结新经验,“两家人”成了一家人,在产业平台、乡村振兴、民生事业等方面的合作成果竞相涌现,两地的社会经济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有了外力支撑,龙泉赢得发展新动力,在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中,连续六年获得优秀档次,系全省唯一。

2018年,两地携手推进飞地“经济”发展,建设了“科创消薄”飞地经济项目——萧龙科创园,更是成为龙泉加快发展新引擎。目前,龙泉已累计获得萧山区消薄收益资金3000万元,带动130个村集体经济增收。为全力争当全省新时代山海协作先行示范,上周,两地在萧山签订了新一轮山海协作协议,将再合作新建一个“飞地产业园”,重点发展数字经济、先进装备、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产业,共同打造深度合作的山海协作“产业飞地”标杆。

近年来,龙泉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省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的机遇,突出问海借力、借梯登高,携手发达地区协作区域发展“飞地经济”,以向外借力的机动赢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主动。除萧龙科创园外,还建成运营了秀洲—龙泉智造园、奉贤—龙泉双创园,正在建设平湖—龙泉产业园,这些飞地产业园已成为“双招双引”的新战场,目前签约山海协作类招商项目71个,到位资金65亿元,开展市校合作项目600余个。

在“借得东风好行船”的同时,龙泉也在不断激发着内生动力。

连日来,在查田镇溪口小微企业园内,浙江祥泰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总投资1亿多元的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线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再过3个月,就可以进入试生产阶段了,有望实现今年投产、今年上规。”公司总经理黄锦旭自信地说。

查田是五金汽配名镇,龙泉的汽配产业就是从这里起步。近年来,随着产业逐渐向城区集聚,该镇工业经济也面临转型升级。基于此,该镇将原有的低效用地拆除,统一配套,统一管理,高质量、标准化建设小微企业园,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随着3个小微企业园的陆续建成,发展空间更足的查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前来投资办厂。目前,小微企业园已入驻企业23家,产业结构也从原来单一的五金汽配企业,拓展到新型建筑材料、竹木制品、生物质发电、水经济等多元发展格式,开启了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查田镇以小微企业园建设激发内生动力,是龙泉推进以平台“二次创业”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山区县跨越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产业支撑,近年来,龙泉充分发挥自身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强化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聚焦重点领域、特色产业,扎实开展生态工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倍增行动,创新开展争先创优暨“生态经济大追赶”活动,大力培育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的美丽经济,全力做大产业、扩大税源。去年,龙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丽水前茅,“两化”融合发展指数排名跻身全省第二梯队,获评全省淘汰落后产能和“腾笼换鸟”工作考核先进县(市)。

龙泉还把“双招双引”作为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先导工程,举非常之力、下非常之功予以推进。今年上半年,新引进科博乐、“丽水山泉”等亿元以上大项目10个、实际利用内资12.1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0%、67.2%,两项指标均排名丽水九县(市、区)第一。柔性引进专家教授51人、人才团队9个,招才引智成效也走在丽水前列。

一条创新引领和数字变革的融合聚变之路

“手续简单、操作方便,登录‘浙里办’填写好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信息后,不到2个小时贷款就到账户上了。”近日,住龙镇龙星村村民张高忠通过龙泉市创新开发的“益林富民”多跨场景应用,足不出户在手机上就实现了一键贷款。拿着这笔“及时雨”,连日来,他正和工人们一起赶工搭建新大棚,准备发展林下经济。

像张高忠一样,龙泉已有78%的林农享受到这项改革红利,累计发放森林资源贷款57亿元。近年来,龙泉立足林业大县实际,聚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大场景,率先以公益林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建设运行“益林富农”场景应用,推出了落界确权、生态信用、绿色金融、流转交易、林区智治5大核心业务,在更严格保护生态的同时,有效破解林农持续增收渠道不多,林业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为推进林农共同富裕探索出一条更为有效的实践路径,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缩小收入差距典型案例”。

近年来,龙泉发挥数字化改革的龙头作用,撬动引领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全面激扬龙泉赶超发展新优势。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汽配云项目顺利融入丽水市产业大脑试点,新劲、毅力等4家企业完成了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龙泉实体化运作推广的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平台——龙泉青瓷宝剑商城,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和投放,日均展现流量1150万人次、点击流量97万人次,2020年,平台销售额达2.8亿元,孵化培育了11家限上小微企业,有力地带动了龙泉青瓷宝剑产业发展。

走进位于龙泉的浙江三田汽车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全自动化流水线井然有序,现代化工厂气息扑面而来。近年来,浙江三田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助推产品提质增效,并通过与高校紧密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走上了一条以自主创新为发展原动力的腾飞之路。

“对于企业而言,要不断突破现有的核心技术,使先进的研发能力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三田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庆华说,在公司转型升级过程中,龙泉市汽车空调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功不可没。

陈庆华口中的综合体,便是龙泉在发展历程中演化出的改革创新之举。作为龙泉的一张产业“金名片”,龙泉汽车空调零部件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地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2020年,时值我省提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之际,龙泉建成了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全链条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的综合体,实现该市汽车空调产业从低端维修市场向中高端配套市场拓展,产业向总成形、整机型、科技型方向转型。目前,该综合体提供的产品检测报告已被50多个国家认可,产业产值每年以22%以上的速度递增。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几来,龙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投入真金白银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探索了“一院一园一基金一政策”和企业“科研在外地、生产在本地”创新模式,打响了“小山城、大科技”龙泉模式。2020年,R&D经费占GDP比重跃居丽水首位,创新指数跻身全省第二档次,获评2020年度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

今年,龙泉正在打造更高能级的创新平台——浙西南科创基地,致力建设成为全市创新创业“策源地”和科技服务“大超市”,为龙泉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积蓄发展动能。

一条放大特色和发挥优势的快速裂变之路

用文化串联共富梦。

“我们宝溪从来没有那么热闹过!古窑第一次开窑的那天,真是人山人海呀,别说农家乐了,就连村里所有小卖部的方便面都卖了个精光。”宝溪乡溪头村党总支书记曾志华回忆起第一次举办“不灭窑火”龙泉青瓷传统龙窑开窑活动,仍然激动不已。

借助当地龙泉青瓷延续传承地、世界最大古龙窑群落等资源,宝溪乡打响“不灭窑火”文旅品牌,不仅吸引各路工商资本前来投资,而且掀起村民返乡创业热潮,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全国性活动也选择在这里举办,仅文化旅游一项,每年就带来3000多万元的收入。不灭的窑火,激发了百姓的文化自豪感,更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共富之路。

龙泉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乡,近年来,龙泉始终致力于把剑瓷文化浇铸为最醒目的“城市标志”,复兴剑瓷文化,振兴剑瓷产业,壮大剑瓷文化实体,做深做实剑瓷文化“深化”“物化”“转化”工作,高质量培育特色竞争新优势。目前,龙泉剑瓷企业达1000余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特色小镇、景区、产业园、科创园、电商园、小微企业孵化基地的梯队产业发展空间也基本形成。近五年,剑瓷文化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剑瓷电商销售额年均增长40%以上。

去年,龙泉还成功运营“天下龙泉”城市品牌,积极探索一条以城市品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为此,龙泉一方面借力故宫博物院、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平台资源,策划举办了“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世界青瓷大会等一系列高品质巡展和高规格文旅活动,借势借力宣传“天下龙泉”品牌。另一方面,通过“天下龙泉+N”的培育方式,全要素、全周期、全领域运营“天下龙泉”城市品牌,推动“天下龙泉”品牌由培育孵化向全面推广迭代升级,如“天下龙泉·农师好货”入驻天猫、盒马,有了品牌加持,产品溢价率达20%以上。

用生态深耕共富路。

夏夜里,华灯初上的百山祖国家公园(龙泉)主入口,盘龙旋卧,气势如虹。作为龙泉的又一张特色“金名片”,百山祖国家公园带给当地百姓的变化,要远比这五彩缤纷更令人心潮澎湃。

“同样是靠山吃山,但现在可大不同了!”眼看着村子从一个偏远高山村转变成了百山祖国家公园村,村民也拿到了地役权证,捧上“金饭碗”,龙南乡五星村党总支书记毛右贵感慨万千。

在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过程中,龙泉敢想敢干、先行先试,拿到全国第一张集体林地地役权证,并率先探索完成国家公园内集体林地地役权改革工作,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建立了科学合理的地役权补偿机制和共同管理机制,走出了一条生态得保护、资源得增值、农民得实惠的共建共赢新路子。通过这项创新工作,龙泉片区林农每年可拿到地役权补偿金1430万元,创新开发的金融产品“益林贷”,更是释放了高达2.8亿元的创业“活水”,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叶子变票子、青山变金山。

好生态能带来好“钱景”不止于此。位于西街街道的“唯珍堂”铁皮石斛原生种植基地,产品每年经农业部检测,一百多项农残检测指标全部为零,产出的石斛枝条高出市场价10倍;位于锦溪镇的“泉灵谷”仿野生灵芝种植基地,以复合经营模式发力林下经济,实现“一亩山万元钱”,每年收入可达800多万元;兰巨乡炉岙村大力发展高山避暑经济,一年创收400多万元,“农家乐”真正乐了农家。

创新多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一城绿水青山,成了百姓的“幸福之源”,龙泉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9.1%,农民收入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城乡居民收入比1.98,首次降至2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