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社保政策红利如何精准落袋?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不断释放新信号、推出新举措,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成为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力量。总台央广记者近日深入全国多地调研,观察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精准出击、惠企利民。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对冲企业经营困难是今年财政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发力点。基层的执行力如何?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又如何?走基层系列报道《财政政策看实效》第一期聚焦:减税降费红利如何精准落袋。

在深圳华兴服装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裁剪、缝纫、整烫等各个工种正在有序忙碌。公司总经理夏晔笑称,这样的场景是“劫后余生”。受到国际疫情持续蔓延的影响,这家专做出口的服装企业一度在两个月时间里,没有收到国外客户的一分货款,也没有接到一笔新的订单,现金流非常吃紧。好在减税降费红利第一时间送到了“家门口”。

夏晔说:“我们是出口企业,国家对出口企业有税费优惠政策,尤其是在出口退税方面。1—6月份,我们收到的退税款是598万元。这一笔现金及时到位是实实在在的,因为现金流是晚一天都不行。”

不仅是对“外”的出口企业,对“内”的不少企业也因疫情影响一度陷入困境,减税降费政策送来“及时雨”。

湖南知名餐饮品牌茶颜悦色的公司财务总监成小凤告诉记者,餐饮行业受到疫情的冲击较大,公司的门店都是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减税降费红利的精准落袋,不仅稳住了企业,也稳住了员工。

“像是社保减免和增值税减免降低了公司经营成本,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我们在疫情期间,不仅没有裁员,也没有变相降低员工的工资福利来保证企业的运营,甚至还在不断招聘员工和逆市涨薪。”成小凤说。

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无论什么规模、什么行业、什么性质的企业,“减税降费”都是相关负责人在谈及今年的惠企举措时出现的一个高频词,减税降费带来满满的获得感。不久前出炉的《2020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也显示,减税降费各项举措落地效果良好,市场主体受益明显。

根据财政部近日公布的减税降费“成绩单”,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已超过1.5万亿元,力度空前。其中,今年新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新增减税降费占到约六成,去年已出台政策在今年翘尾新增减税降费占到约四成。

为了让企业扛过去、跑起来,事实上,除了国家层面减税降费的“规定动作”,不少地方还推出“自选动作”,这也成为今年减税降费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的一大亮点。

深圳市财政局局长汤暑葵介绍,深圳出台了“惠企16条”等一系列政策,其中,财政政策包括6项普惠性补贴减免政策、4项金融纾困政策、3项稳岗政策以及3项扶持重点防疫企业政策,精准出击,充分让利于市场主体。

汤暑葵说:“我们一方面主要是把属于地方的税种,比如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进行减免;另一方面,主要是拿出一部分钱来补贴企业的水电费和污水处理费等。我们的力度是很大的。”

进入下半年,财政部已释放明确信号,要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记者了解到,继续加强精准的政策辅导和强化部门之间的协同等都成为基层下一步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要抓手。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光明区税务局总经济师郭荣雄说,将继续创新宣传手段,不搞“大水漫灌”,把政策“点对点”地送上门。“对于基层税务部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把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重点工作就是要让纳税人知晓政策。”

深圳市财政局法规税政处处长温文辉说,各个政府职能部门要“打配合”,确保市场主体应享尽享减税降费的政策红利。“很多情况下,减税降费的实施效率和效果与各部门之间是否紧密配合是直接相关的。各部门的协同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是非常重要的。”(记者 刘柏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