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启幕 16家上市公司股票获被强制摘牌
强制退市,有序出清
2020年,踏着市场化、法治化、常态化的步调,备受关注的A股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正式启幕。
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加大退市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通过财务造假、利益输送、操纵市场等方式恶意规避退市行为,将缺乏持续经营能力、严重违法违规扰乱市场秩序的公司及时清出市场。
统计显示,2020年共有16家A股上市公司被强制退市,另外有13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渠道退市,年内退市公司合计达29家。
7月14日晚间,曾经市值最高逼近300亿元的千山药机(300216.SZ)公告终止上市。 12月9日,公司高管刘祥华、周大连、刘华山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长沙市公安局刑事拘留。
11月9日,暴风集团(300431.SZ)正式摘牌退市。短短5年多的时间里,暴风集团市值跌去99%,从最高400多亿元一路跌至1亿元。
12月16日,曾经的“生物质发电第一股”凯迪生态(000939.SZ)迎来其在A股最后一个交易日,8万股东踩雷,给一众金融机构留下189.5亿元债务。
12月20日,一位濒临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董秘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2020年的退市公司数量开始增多,监管层释放的信号很明确,尤其对我们这类连续多年保壳的上市公司来说,压力很大。我们管理层正在进行多方面改革,避免公司陷入退市的泥潭中。”
退市新规,直指“仙股”
12月14日晚,沪深交易所同时公告了退市新规的征求意见稿。
从交易类退市指标方面,沪深交易所将原来的面值退市指标修改为“1元退市”指标,同时新增“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3亿元”的市值退市指标。监管机构还特别强调财务类指标交叉适用,加速出清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的“空壳僵尸”企业。
“仙”是香港地区人对英语“cent”(分)的译音,“仙股”就是指价格低于1元,只能以分作为计价单位的股票。2020年以来,不少股票走到了成为“仙股”的边界,可称为“准仙股”。
《中国经济周刊》梳理发现,截至2020年12月31日,A股上市公司中股价为1~2元区间的“准仙股”81只,其中*ST金洲、ST环球、ST庞大、*ST同洲等多家公司股价徘徊在1元左右。低于1元的“仙股”8只,最低的退市刚泰股价仅为0.5元/股。
2008年10月28日,上证综指跌到1664点,当天市场上“准仙股”才41只。 12年后,上证综指已经翻番,但“准仙股”数量却更多了。
以*ST节能为例,11月中旬,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控股股东神雾集团及公司立案调查。2020年以来,*ST节能多次徘徊在面值退市边缘。4月24日,*ST节能股价首次跌破1元, 5月11日、5月18日、5月19日股价先后3次跌破1元。
袁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全面实施注册制的大背景下,一方面会增强上市标准的包容性,提高企业上市审核效率,打开市场的‘入口’;另一方面也会通过常态化、多元化的退市制度,畅通市场的‘出口’,真正达到市场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同时,这种常态化的退市制度会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分化,优质的龙头公司将获得更高的估值溢价,尾部公司估值仍有压缩的空间,有利于坚守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获得更加稳健的投资回报。”(记者 郭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