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城市全年最多集中供地三次?专家称将会对行业和房企带来深刻影响
热点城市今年最多卖三次地?2月24日,这一消息开始在业内广为流传,传言称,2021年,全国22个重要城市土地招拍挂活动,一年最多进行三次。据记者多方了解,2月23日,“全国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视频培训会议”召开,自然资源部开发利用司开发利用司副司长莫晓辉对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分类调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至于“重点城市”是否就是网传的22城,目前尚未得到证实。
网传文件显示22个重点城市将实现“两集中”,2021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三次。22个重点城市包括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以及南京、苏州、杭州、厦门、福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青岛、济南、合肥、长沙、沈阳、宁波、长春、天津、无锡18个二线城市。所谓的“两集中”指的是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发布住宅用地公告不能超过三次。
而从目前来看,网传的22城中,青岛于2月24日官方发布了《坚决落实上级有关要求部署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工作》的通知,落实了两集中的供地政策。通知表示,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引导市场理性竞争。除此之外,郑州和天津也有相关通知文件流出。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认为,对于此次集中供地的政策,对行业以及房企都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
一、对于土地市场来说,在同一时期组织大量地块集中挂牌出让,对于房企的资金会产生一定的分流效果,使得竞拍同地块的房企数量减少,间接降低了土拍的激烈程度,避免出现土拍过热现象,土地的溢价率将会得到有效合理的控制。尤其若是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以及南京、苏州、杭州等热点二线城市落实这样的供地政策,对于土地市场来说,将能有效降低土拍的热度,有利于土地市场的平稳运行。
二、另外,同批土地成交后大概率会存在未来项目集中入市的情况,在供需关系上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像深圳、上海等新房供应不足的城市而言,或将能短期内缓解供需失衡的情况,同时,大量项目集中入市也能对房价上涨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落实了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
三、对于房企来说,这种“两集中”政策将会加速房企间的分化,资金雄厚的大型房企更具实力参与多宗地块的竞拍,拥有更多的拿地机会。房企的资金能力成为拿地的重要决定因素,这对于房企的资金状况将会是一个新的挑战。在去年“三道红线”新规的加持之下,房企销售回款的任务更加艰巨,对房企销售端来说将面临新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房企谨慎理性拿地。
陈霄指出,整体来看,本次22城集中供地的政策若真正落地实施,将会对行业和房企带来深刻影响,可以有效的抑制地价走高,对于房企的资金能力以及运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房企需要加速战略调整,保证现金流充足,同时提升产品力,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充分理解此次政策对于房企投资拿地的影响很关键。根据此次集中供地政策,若按“369”的模式进行,那么土地交易基本上也会处于“369”的阶段,即主要在3月份、6月份和9月份形成一波土地交易。因此可以重点关注每个季度末端此类重点城市的土地交易市场。
严跃进认为,房企后续拿地或投资口的工作会有大变化,当然这需要有策略调整。第一、从做规模型的房企来看,核心三四线城市反而会成为重点拿地的城市,因为此类城市反而拿地的约束少了。第二、集中供地下是否需要联合拍地,这是很多房企后续会评估的内容,但是前期准备工作预计会做得更扎实。第三、存量土地收购会成为热点,部分房企可能会担心此类集中供地政策带来很多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