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百人会:英特尔中国区总裁谈“芯片荒”

4月21日,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杨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回应了“芯片荒”等问题。

“芯片荒”是否走向芯片过剩?

一边“芯片荒”已导致全球多家车企选择减产或者停工,而另一边,英特尔、台积电、SK海力士、中芯国际等在内的全球半导体巨头巨额增资,掀起“芯片扩产大战”,芯片短缺是否会走向芯片过剩?

杨旭表示,目前芯片短缺问题最严重的是在工业控制类芯片,比如汽车领域运用的,因为总量很大,产品类别非常多,而且互相之间不能兼容,碎片化太严重。现在一辆汽车要大约100多颗芯片,如果是全电子控制的汽车,还会更多。一旦一个环节停工,就会严重影响后续芯片的产能。此外,疫情暴发后,全球数字经济爆发式增长,这也推动了对芯片等需求的大幅上涨。

他指出,业内预期到2022年底芯片供应还会很紧张。但如果后续一下子产能超得太多了,需求跟不上,疫情刺激下高涨的数字经济放缓的话,中间就会出现一个缺口,那就会产生过剩问题。

杨旭称,这时候,就需要研究产业规律,研究每个国家数字经济情况,对各种电子产品、电脑、数据中心的设备需求量进行估计,再留下一些空间,也就是说寻求一个可以容忍的临界点。如果产能超出过多,很多企业会被产能过剩拖垮,产能要是不够,“企业就没把应该赚的钱赚到”。

对企业来说,一切技术、一切标准、一切产品都要经历市场的验证。即便出现集中投产,杨旭认为,在产品研发环节,按照自然规律就会淘汰一群人,“有时候在PPT上看到的东西,最后不一定能落地,或者通过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