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大健康产业跨越式发展 上半年渝中加快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建设

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已集聚一批新型医疗企业。 记者 王 欢 摄

作为全市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高地,渝中区医疗资源丰富,现有“三甲”医院9家、健康服务业企业1400余家、医疗机构470余家,同时还有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2个国家级或市级重点实验室、3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等,科创优势显著。

今年上半年,渝中区加速推进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建设,切实发挥医疗资源富集优势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大健康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

加强载体建设 提升发展能级

全数字化移动检测车、健康微体测魔镜、AI智能模拟整形测试……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三届西洽会上,渝中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公司、多家特色医疗机构、细胞生物和智慧医疗类企业携手亮相,通过新技术、新成果全方位展示渝中大健康产业。

产业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创新载体等“硬件”的有力支撑。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建设至今,渝中区按照“购置一批、租赁一批、新建一批”的思路,提档升级华医大厦、创汇·首座等现有载体,包装策划多个地块,打造生物医药科技园、医疗健康产业园、军民融合示范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拟于5年内新增载体近30万平方米,为健康产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载体支撑。

未来,渝中区还将不断深化与重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在区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创新“政府+高校+平台+企业+联盟”发展模式,打造集资本、技术、政策、服务等于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推动“政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吸引高校及三甲医院等科研成果优先在区内落地转化。

抓好招商引资 加速产业集聚

企业,尤其是优质企业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渝中区多措并举抓好招商引资,推动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建设实现“加速跑”。目前,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已先后引入大健康类企业和项目67个,落地转化科研项目13个,汇集创新科技人才158名。今年上半年,入驻生态圈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21.64亿元,同比增长18.19%,“风景这边独好”。

为进一步加快创新要素集聚联动,渝中区还设立了总规模5亿元的医学创新引导基金和1亿元的双创种子基金,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撬动作用,构建种子基金、天使基金、风投基金、并购基金全生命周期股权融资支持体系。整合基金、银行、保险等金融业态,提供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投贷联动、融资租赁等全链条金融服务,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地渝中区。

根据规划,渝中区将围绕科技创新、高端诊疗、健康管理、数字医疗等重点领域,聚焦肿瘤、心血管、妇儿、口腔、眼科等重点行业,通过招商引资、参股投资等方式,培育引进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速产业集聚发展。

深化校地合作 助推科研转化

作为全市唯一一所省部共建医学类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在推动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深化校地合作,实现校地共赢?

目前,渝中区已与重医大签订全方位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区域医疗卫生综合服务、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健康产业集聚示范区三个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以重医大为中心打造区域“健康医疗城”,发展健康医疗、健康管理、健康保险等多个重点领域,促进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助推重医大向更高水平医科大学迈进。

此外,渝中区与市科技局、重医大联合设立规模1亿元的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创新创业种子投资基金,重点关注前沿关键技术和颠覆性创新技术、创新医疗器械、创新医药以及诊断试剂等方面。计划5年内引进或培养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5到25名,孵化具有重大产业前景项目50到60个,申请专利100到200个,培育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型企业100到150家。

携手共赢谋发展,步履铿锵谱新篇。渝中区将充分发挥重医大及其附属医院临床及科研团队优势,支持重医大及其在区附属医院重点学科、医学人才和科研能力建设,促进区域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加快学校“双一流”创建,推动全区健康医疗产业与重医大医学教育事业协同发展,推进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建设,更好地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