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是什么?央行降准有哪些影响?

近年来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实施全面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根据2019年9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在此次全面降准外,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央行运用降准这样的一个常见的货币政策对我们的资本市场会有哪些影响呢?

什么是存款准备金机制和降准?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最初在英国建立,美国最早以法律的形式对其进行规定要求,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后,各国意识到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重要性并纷纷建立该制度。目前世界上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通常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法律规定的要求比例存放在央行的资金,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外在央行任意比例存放的资金。而降准的意思是指央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同理升准是指央行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例如,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某银行吸收了100亿元存款,那么该银行至少要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里存入10亿元,剩余的90亿元才可以作为自己的流动资金发放贷款。若该银行在央行准备金账户存入15亿元,那么其中10亿元为法定存款准备金,5亿元为超额存款准备金。假设央行降准,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至9%,那么银行只需要存入9亿元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91亿元可以用来放贷,相较于原来增加了1亿元的流动资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中非常重要的工具之一,其真实效用体现在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与对货币乘数的调节,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在货币信贷数量控制、货币市场流动性和利率调节、限制资本流出入、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央行可以通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市场货币总数以及经济走势。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对市场进行干预,可以通过提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商业银行将更多的钱存到央行,限制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减少市场上流通的资金,给经济降温。而当经济环境低迷时,央行可以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可用于放贷的流动资金增加,从而增加市场上的资金供给,达到刺激经济环境、促进繁荣的目的。由于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即使微小的变动也会迫使商业银行急剧调整自己的信贷规模,引起社会货币供应总量的急剧变动,给社会经济带来震荡,因此存款准备金被认为是比较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

央行降准的影响

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央行最近

实施全面降准与定向降准的组合方式,体现了结构性调节功能,一方面进一步释放流动性,使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引导市场利率下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有利于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