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之间,世纪老厂哈轴大搬迁

宽敞明亮的新车间。

土黄色的围墙纹理上深深的裂隙清晰可见、昏暗的车间机油斑驳、刻着俄式花纹的红烟囱不时烟雾缭绕、参天古榆树影重重……红旗大街、农场街与油坊街围合区域的哈轴集团在仲夏时节一切井然有序。只是厂区内倍增的大货车和职工们大包小裹、忙碌穿梭的身影,提醒着人们,这座有着800名职工的71岁世纪老厂正在进行大搬迁。

哈轴集团始建于1950年,几乎与共和国同龄,是哈尔滨“一五”时期工业企业的时代见证。71年来,哈轴经历过客户排队抢购HRB轴承的无限辉煌,有过负债累累、生存困难的阵痛,最终在破产重整中迎来新生。2021年仲夏,这家“宝藏企业”开始离开故地,乔迁新址。

在30多公里外的哈尔滨新区哈轴路上,一座智能化工厂已拔地而起,省百大项目“高端精密轴承制造基地”雏形初现。这就是哈轴的“新家”,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正等着哈轴绘就发展新蓝图。

转变

短短半年发了两次“扭亏为盈”奖

别梦依惜。近一段时间以来,57岁的老工人于立瀛每天下班后都要在厂里转上一圈,用手摸摸围墙、和老车床合个影……

刚刚,于立瀛和工友们都收到了1000元的大红包,这是哈轴全面扭亏为盈给职工们的奖励。无论工人还是企业老总,奖金的数额一致。

一切都是那么公开、公平、公正。奖金、取暖费、福利待遇,无需交头接耳、私下打探。厂里开大会时领导们提到“扭亏为盈”,工人们看着拿到手的“真金白银”后觉得很安心。

工人们笃信:曾经资不抵债的哈轴是真的翻了身。此前一季度,哈轴总厂扭亏,企业已经发过1000元奖金。这次发的1000元,是对总厂分厂全部扭亏的褒奖。“以前我们一年才发600元奖金。”于立瀛一声叹息。

没有破就没有立。自去年8月哈轴重整后,全面引入北京建龙重工集团的体制机制。外部市场优化、内部降本增效、产品工艺优化、产能提升、人员优化,让企业逐步焕发生机活力。一组数字很可观:哈轴由破产重整前月均销量54万套,提升到现在月均310万套,提升率474%。月均销售收入由破产重整前的1973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486.8万元,提升率76.7%。

重整后,哈轴重构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薪酬机制,按建龙体系搭建了新的组织架构,43个部门缩减为13个、8个分厂整合为4个,8个月就实现扭亏为盈。今年3月实现利润184.78万元,4月利润190.81万元,哈轴连续20多年亏损的局面终结。截至今年6月,哈轴主厂及各分厂全面扭亏为盈。企业在产量产能、员工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满血复活”。

如今,职工们已从重整前的“谈企色变”,转变为在朋友圈“晒幸福”:“我们要搬新家了,就在这片热土上”“快看我们的新工厂”“晒晒两个季度的奖金,这个可以有”……看到昔日并肩战斗的工友们精神面貌、生活水平都有了提升,前些年因种种原因离职的哈轴部分老职工动了重回企业的念头。

问题

老厂区分厂分散车间格局不合理

老哈轴车间。

无论是在破产重组前,还是重组后这一年里,哈轴人心中都有一个遗憾,那就是生产环境太差。

哈轴老厂总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上世纪就是红旗大街上的“地标式”建筑。多年来,哈轴厂区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分厂多,有的在哈南开发区、有的在香坊区红旗大街、有的在道外区南直路。

哈轴车队司机贾伟自说:“那些年,我几乎每天开着车从主厂区奔到各个分厂,接送客人、取件、送货品,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就是油钱儿,我们厂都比别的企业多花好几倍。”

受建成年代影响,车间多是窄长形,两侧摆满成排机器后,运输车辆、叉车穿行困难。电机轴承、矿山轴承加工完成后有时还需要人力码运。一些原材料进厂后,都只能堆到车间门口,无法直达工位。

厂房太老,车间通风及采光较差,因为光线不好,有部分老工人都是近视眼。“孩子们都笑话我说,爸,你也不像我们天天学习,你一个工人咋还近视了。”一位老工人自嘲地说。

重整后,哈轴产供销一直增长。而分厂分散、车间格局不合理、设备陈旧,交通拥堵等顽疾,制约了哈轴的进一步发展。为打造一个专、精、特、新的智能化轴承企业,并配合哈尔滨新区的新工业区发展规划,哈轴决定立即启动大搬迁。老厂区将交给市政府重新规划。

统计

积攒71年的“宝藏家底”约175万件

哈轴江北新厂区。

按照重整后的复建方案,哈轴老厂区于7月中旬开始启动部分设备及物资搬迁,8月中旬计划完成整体搬迁。搬迁后,在短时间内将复产、达产,实现搬迁、生产有序衔接。

积攒了71年的家底,说起来容易搬起来难。哈轴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此次总计需要搬迁重量约4760吨约175万件物品,其中,老设备549台约2444吨,其他工装器具、在制品以及零备件约2120吨。

为了顺利搬迁,哈轴细化各项任务节点,明确各部门责任。“我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复产、达产,实现搬迁生产两不误”,哈轴总经理薛坤朋说。锻车热分厂、电机轴承分厂、铁路轴承分厂负责隶属于该分厂管理的在用设备、有效在制品、有效二级库物资、仪器仪表、文件资料、办公用品等资产的统计搬迁;质量管理处、营销处等负责各自管理的在用设备、有效成品轴承、仪器仪表、文件资料、办公用品等资产的统计搬迁……

如此有节有序,与哈轴早早内定搬迁“时间表”是分不开的。早在今年1月18日至1月22日,哈轴就开展了关于搬迁的先期调研,集思广益征询职工们的建议意见,按照工艺布局明确搬入新厂区的设备数量、型号及状况。3月15日前,哈轴对需要大修改造恢复精度的设备制定了改造计划,在搬迁前完成大修改造。4月1日前,哈轴各基层单位已经做好了搬迁前各类再用物资的盘点。5月30日前,江北新厂区完成了一期建设项目,为承接大搬迁做好了准备。

搬不走的失效、低效老物件,哈轴全部按国家规定进行废旧物资处理的招投标。按计划,7月30日前,哈轴将完成对废旧、无效物资处理工作。

搬迁

边搬边生产无缝衔接确保进度

老厂区进行的物资大盘点,不仅是一个“体力活”,更是一个“技术活”。

“盘点中要确定有效与无效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盘点表由各单位一把手确认同意签字后报送工程设备处协调员,协调员归集整理后报筹备组审核。”哈轴集团副总经理侯云凯说。对需要搬迁的物资数量清、位置清,对搬运的每批物资列出清单,避免出现错、缺、少。区分轻重缓急,确定搬迁顺序。

按照工艺布局,设备搬迁要先中后边,其他物资要先柜后物。为此,哈轴工程设备处测算好搬运载体可利用的最大空间和重量,以提高利用率。就这样,设备拆卸、搬迁、安装、调试都实现了无逢衔接,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产。

虽然不舍,但哈轴老厂的老设备只能搬走一部分。薛坤朋介绍说,哈轴一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磨床、车床等,由于太过老旧,效率低下、大修不断,不再带到新厂。但为了节约资源,上世纪80年代至今运行还比较平稳的老设备则一件不扔,全部搬到新厂。

根据生产需求,在决定老设备的搬与不搬之际,哈轴还在进行在用设备的升级改造,确保设备整体搬迁进度。与此同时,哈轴还在全国招标购买新设备,目前已完成65%的招标任务,第一期600多台新设备已经在新厂区陆续就位。

前期生产、采购、销售等衔接做得非常到位,此次大搬迁,哈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搬运量,实现了边搬迁、边生产。

搬设备容易调设备难。目前,新厂区的新老设备都正在调试中。老设备搬迁之后“伤筯动骨”,许多数据要重新调试;新设备都是电脑操作、数字化中控,调试起来难度更大。“将来我们企业的自动化程度高了,更精细了,生产的轴承质量也会有一个更大的飞跃。”总经理薛坤朋说。

新程

新区新建“哈轴路”打造“5G+数字化工厂”

在哈尔滨新区利民开发区,原本没有哈轴路。哈轴新厂区建设时,当地政府特别为哈轴开了一条路,取名“哈轴路”。

哈轴江北新厂区总规划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主要打造轨道交通轴承、数控机床轴承、长寿命高可靠性汽车轴承、大功率发电机组及低噪音电机轴承、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冶金机械轴承、大功率工程机械和矿山机械轴承基地。

事实上,早在2012年,哈轴已规划搬迁,但当时因资金不足而无奈停止。去年9月,在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总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0.4亿建设新厂区,确定了复建方案,建设稳步推进。新厂区一期建设了锻造厂房、热处理厂房、轨道交通轴承厂房、电机轴承厂房等,主要生产工艺设备计划投资2.5亿元。

在新厂区,哈轴锻车热分厂技术厂长闫瑞金正在忙碌着。车间里,像建楼打地基一样正在挖着一个个深达5米的正方形大坑。闫瑞金介绍,锻车热分厂的锻造工段一期12条生产线,有45个“巨无霸级”超大设备都需要做基础进行减震,这些大坑就是打基础用。

“我今年57岁了,在哈轴工作28年,这次搬新厂是我经历过的哈轴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转变”,闫厂长兴奋不已。在破产重整之前,闫瑞金是技术厂长,只管技术和质量,现在又要管设备和施工等。“我是学机械的,现在是等于在监工土建的活儿,我都是自学的。”虽然做的事情比原来增加了一倍,但闫瑞金说:“日子只有忙起来才有奔头。我媳妇在私企工作,原来工资比我高,我总是闲着没事,家里做饭就归我,现在我俩倒过来了。”

还在老厂区的职工们都非常关心新厂区的建设进展情况。这些天,闫瑞金每天都拍照片、视频,发到职工群或朋友圈里,以便工友们能看到。新厂区打卡下班,最晚时间是19时,闫瑞金好几次都是18时58分、18时59分才紧赶慢赶地跑去打卡,“以前是恨不得早点打卡下班回家,现在是觉得时间不够用,埋怨打卡打得太早了。”闫瑞金说。

为更好满足未来哈轴的不断发展壮大,江北新厂区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建设,围绕数字化、智能化打造共创共享“5G+数字化工厂”。一个新哈轴风鹏正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