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讯息:江苏:打好稳就业组合拳 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98.87万人
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8.87万人,超时序完成全年目标的82.4%,总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江苏省围绕全力以赴稳就业保民生,在扩大就业、稳定岗位、优化服务等方面“下足功夫”。
压实责任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7月30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作为国家今年重点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项目之一,预计未来7年仅在淮安地区就能带动50000人就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是拉动就业的有效手段。江苏推动建立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评估机制,充分发挥产业投资和项目建设带动就业作用。
常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零部件制造、配件制造、零配件制造等业务的公司,目前共有在职职工10000人,由于新建厂房、人员储备等情况,还需招聘4000人。作为常州市重大项目企业,常州市人社部门安排用工服务专员主动上门“一对一”“点对点”提供用工服务,今年以来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10余次,向劳务合作基地定向发布电工、焊工、汽车转配工等岗位4000余个,向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8.4万元。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园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政府部门的一系列服务政策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显著,既鼓励企业吸纳人才,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又可以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常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常州市人社、发改两部门已先行建立重大项目同步监测、数据共享、协同服务工作机制,为“十四五”期间建立健全“公共投资与重大项目拉动就业评估机制”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常州已竣工21个重大项目,新招录职工近1万人;即将竣工41个重大项目,用工需求达1.5万人。
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还体现在地方政府压实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有力支持稳就业保就业。今年以来,昆山市在失业保险基金备付期不满足实施稳岗返还政策的前提下,第一时间由地方财政拿出1.23亿资金,用于向企业发放一次性稳岗补贴。同时,每年地方专项安排近2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就业促进、创业扶持、技能提升、劳务合作。
今年以来,江苏人社部门联合教育、国资、民政、科技等部门,开发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市社工、社会组织、科研助理、就业见习等政策性岗位8.48万个;与相关部门联手智联招聘等互联网平台举办企业云聘直播大会、数字经济网络招聘等系列专场活动,累计发布招聘岗位337.73万个次,精准服务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建成南京雨花台区首个省级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人才市场,指导各地组建人才集团,促进市场供需对接匹配。
数字化转型有效释放政策红利
“最近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季,单位每年对应届高校毕业生都有管理培训生的招录安排,今年人社部门比对到了我们录用的员工信息,主动给我们发放了一次性扩岗补助资金。”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马经理说。人社部门通过大数据比对,精准筛查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名单和对应参保企业,企业无需“跑腿”即可“免申即享”一次性扩岗补助,数字赋能正助力更多企业成为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源头活水”。
依托江苏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江苏人社部门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精准落地,实现“降、缓、返、补、扩、贷”等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补快办,确保各项政策应享尽享、资金应发快发,以就业数据支撑开发全国首个稳就业金融产品“苏岗贷”,5月份实施以来已向吸纳就业较多的3638户中小微民营企业发放126亿元,力争全年发放各类就业和稳岗补贴500亿元,投放“苏岗贷”、富民创业贷等信贷资金300亿元。
此外,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就业数据省级集中和动态管理,建成分产业、分行业、分性质、分区域、分规模的全口径企业用工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联合工信、商务、教育等12个部门共建省就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深化与人才服务、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评价机构信用管理、农民工欠薪预警、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等应用场景多跨贯通、集成联动,有效助力就业形势科学研判和精准施策。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江苏人社部门还将引入行业协会、头部企业和金融机构,推动数据对接、服务融合、共建共享,全面提升就业和培训领域数字化治理能力和精细化服务水平。
人才就业融合发展互促并进
位于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留创园的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从原先只有一间办公室的初创研发型公司,历经11年发展成为拥有6000名员工、9.3万平方米的世界级生物制药公司。创始人俞德超是一位留学回国高层次人才,“苏州市为海归人才安家落户、创新创业、子女优质教育、医疗保健、出入境和停居留等方面提供了完整周到的人才服务,让我们省去了后顾之忧,留创园良好的生物医药创业生态圈也助力公司完成了从产品公司到平台公司的跨越。”俞德超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立足政府人才综合管理职能定位,江苏人社部门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十大专项行动”,打造以人才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江苏省“双创计划”“333工程”“卓越博士后计划”等人才计划项目对青年人才给予优先支持,联合组织、科技、工信等部门,举办引才活动、评选人才项目、建设人才载体,统筹各方资源对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博士后等“就高”政策扶持、贯通优化服务,吸引各类人才来苏就业创业。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有关人事管理的意见》,开展“创响江苏”活动,全面落实创业补贴、贴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1-9月共发放各类创业补贴2.37亿元,扶持成功自主创业32.62万人。
作为科教大省、创新大省,江苏实施“万名博士后集聚计划”,加强博士后创新平台建设,全省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42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59个,博士后设站总数位居全国首位,75%的出站博士后选择留苏创新创业。大力实施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以留学人员创业园为载体,支持留学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团队入产业园区创新创业,累计建成85家省级以上留创园,围绕地方产业优势,发挥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长,累计吸引入园留创企业7000余家,其中,年销售达5000万元的留创企业130余家,在扩容就业岗位,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江苏人社部门加速构建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骨干企业、人才市场促就业行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推动就业、人才引进、用工保障、劳务合作等方面的作用。据悉,下一步,江苏人社部门将会同省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推进江苏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以及江苏人才伯乐奖认定表彰办法,培育发展猎头、人才测评等人才服务市场,推动形成社会化、市场化引才助力形成新就业格局。
培训赋能助力就业兜底提优
江苏人社部门聚合政策、资金、项目、载体等各类培训资源要素,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参与的大培训格局,提供与“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相匹配的贯穿劳动者终身的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推动各类培训资源向重要产业、重大领域、重点对象集中,让城乡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高技能、就业好”。今年1-9月份,全省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8.5万人次。
靶向定位先导产业、新兴产业、新职业等重点方向,苏州市创新开展项目制培训,聚焦生物医药“一号产业”、数字经济产业集群,调研发布培训目录并持续更新,目前培训目录包括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培训专业(工种)237个,确定承训机构200家,报名参训的劳动者达2.69万人。泰州市充分发挥地区特色餐饮文化,打造“泰州厨技”技能培训品牌,开展黄桥烧饼制作、泰州干丝制作、蟹黄汤包制作等厨艺培训,今年已培训1069人,帮助劳动者学到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有“术”、致富有“路”。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近1/3来自数字经济及其关联领域。为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使用,江苏全面推进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定期发布高技能人才培训补贴紧缺型职业(工种)目录,在已发布的100个职业(工种)中,列入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等32个数字技能相关职业;今年以来,全省已开展数字技能人才评价14.13万人次,取证11.97万人次,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数字技能人才保障。
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不断扩容提质
为更好发挥政府在促就业中的作用,江苏人社部门大力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推进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宿迁市宿城区创新完善劳动保障协理员管理实施办法,推动就业服务向重点群体集中,向困难群体延伸,夯实政策落实和人社服务“最后一公里”;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依托“互联网+就业”服务模式,打造集就业援助、创业扶持、求职招聘、人才服务、职业指导、权益维护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家门口”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促进百姓充分就业。
随着灵活就业的蓬勃发展,零工市场成为增加包容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今年6月,江苏出台全国首个规范化零工市场建设标准,同步加快零工市场建设,目前已投入运营10家。
宿迁市首家数字化零工市场
8月26日,宿迁市首家数字化零工市场正式揭牌。作为服务“新业态”企业用工、促进零工就业的重要载体平台,“零工市场”集成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就业登记、失业帮扶、困难援助、技能培训、创业服务和权益维护等九大功能,在促进灵活就业和快捷就业方面实现招聘服务集成化、招聘方式多元化、招聘时间自由化三大创新。“我家有一对双胞胎,今年才六岁,因为要照顾孩子上学放学,想找一份时间相对自由,又能增加家里收入的工作。有政府主导的‘零工市场’让人信任,我很快就找到了心仪的电商主播工作。”来到“零工市场”求职的刘女士表示。
据了解,揭牌当天举办的“新业态”专场招聘会共有41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598个,岗位涵盖家政服务、外卖配送、电商主播等多个类别,1200余名求职者到达现场求职,初步达成就业意向315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