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聚看点】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资料图)
近日,“加速消除宫颈癌 促进妇幼健康”为主题的专场座谈在北京举行。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表示,目前来看,每年中国新发宫颈癌10-15万例,其中,30%以上是40岁以下患者,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
资料显示,宫颈癌是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2020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约11万人,死亡人数约5.9万人。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起,我国超过84.5%宫颈鳞癌病例与16、18型HPV病毒感染有关 。高危型HPV感染的第一个高峰年龄是15-24岁;第二个感染高峰年龄是40岁以上。
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司妇女卫生处处长徐晓超表示,宫颈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很高,影响妇女健康、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因此加速消除宫颈癌有很强的必要性。我国2009年将宫颈癌和乳腺癌“两癌”防治工作纳入到国家重大卫生服务项目中,并在实践中探索出“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这一适合中国国情的宫颈癌综合防控模式,提高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两癌”防治服务能力,推动了相关诊疗技术的发展,增强了妇女群体的健康意识。
接种预防性HPV疫苗是预防宫颈癌的第一道防线。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赵方辉介绍,目前我国市场上有进口二价、四价、九价三款进口HPV疫苗和两款国产的二价HPV疫苗,覆盖9-45岁的女性群体。尽管理论上高价数疫苗对应的病毒类型更多,但她建议,要根据疫苗资源和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并尽早接种HPV疫苗,切勿盲目等待高价数疫苗而错过最佳的接种时机贻误预防保护,越早接种、越早受益,“因为低龄人群在接种疫苗后身体会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免疫原性强、抗体高,会形成比成年后才接种疫苗更好的保护效果”。
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张永辉表示,疫苗在防治宫颈癌等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有疫苗都必须含有“抗原”;“疫苗佐剂”则是疫苗中的免疫增强剂,帮助“抗原”更好地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佐剂的应用可以减少抗原的用量,增加疫苗的整体供应量。一些新型疫苗佐剂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免疫反应的性质和质量,更有针对性地激发机体产生对抗特定疾病的能力。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妇女健康保健中心主任徐燕军表示,基层是接种HPV疫苗的重要场所,对于提高疫苗接种的便捷性和可及性有重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HPV疫苗最佳接种年龄是9至14岁。对此,加强基层科普,提高青少年、小年龄段女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自己的第一健康责任人尤为重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