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讲坛(三)】于平凡中求卓越 于细微处见精神

于平凡中求卓越 于细微处见精神
 
这些天不管你是看电视,还是刷手机,或者是玩电脑,相信有一个地方始终牵动着你的神经,有一些人常常感动着你的心房,有一种精神悄悄湿润了你的眼眶。
这个地方是哪里呀?对,是河南。是天下九州之中,是中原文化的根源所在。这些人是谁呀?他可以是刚把几个被救助者送到安全地方后,返回塌陷地路上,担心来不及救其他人而被急哭的钩机驾驶员;他们可以是面对即将决口的堤坝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后,睡在泥泞里的人民子弟兵;他们可以是自己刚刚死里逃生游上岸,回头发现身边即将被洪水淹没的汽车里胡乱挥舞的小手后,立即接二连三游过去敲车顶、砸车窗争分夺秒挽救生命的过路群众。这又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义不容辞,救人于无情水火的悲悯;是扶危济困,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担当;是临危不惧,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豪情。
可见,英雄成就于危难,精神彰显于困苦。平日里他们都是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但是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使得他们不再平凡。是啊,于平凡处行非凡事,这才是你我该有的理想人生。
你我皆处平凡,处在普通的岗位,做着平常的工作。每当安静下来的时候,经常会问自己,入职五年以来都做了哪些什么工作?这个时候不免有几分失落,因为似乎没有几件值得与外人道的事情。如果非要拎出来几件事情讲一下的话,我想那就只能是那“三连抽”了。别误会,这里既不是抽纸巾,也不是挨耳光,而是近三年连续的被上级院抽调。第一次抽调是2018年扫黑除恶开局之年时,被市院扫黑办抽调,为其一个季度,参与全市检察系统扫黑除恶工作。抽调期间,办理案件、协助督导、撰写专报、组织会议、传达文件,事无巨细,件件参与,次年被评为“全市检察系统扫黑除恶先进个人”。第二次抽调是2019年9月到10月,被省院四部抽调,为其一个半月,与武安院的武旭瑞和魏县院郭晓庆三人代表邯郸市院参与河北卓达集团非吸案的办理。加上从邢台、保定被抽调来的同志和石家庄新华区检察院的几位同仁,整个专案组也就二十来个人。但该案却历时二十年之久,卷宗堆满半个会议室,涉案金额五十多亿,集资参与人平均算下来的话,那么石家庄大街上每十二个人中就有一个。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大家个个一筹莫展。后在省院领导的鼓励下,大家群策群力、从零开始着手工作,整个案件统筹部署、方案推进、职责划分、成员分配、提审讯问、证据摘录、文书撰写等环节全程参与。此次抽调极大地锻炼了工作能力,也得到了省市院领导和专案组同仁的肯定。第三次抽调是2020年12月,被高检院抽调,为期一周,是代表检察系统提前介入国家监察委调查的原中粮集团总会计师骆家駹贪污、受贿系列案,抽调期间参与阅卷、发表观点、分析证据、制作文书,虽然后期因病未能参与支持公诉的工作,但该案犯罪嫌疑人行政级别之高,涉案金额之大,作案手法之新都超出我以往所办案件,所以感受颇多。另外,专案组里省院、高检院的检察官在分析案件时展现的理论功底之深、站位层次之高、切入角度之准都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诚然,高光时刻总是一闪而过的。除此之外的日常工作都是琐碎到不能再琐碎、具体到不能在具体的事情,如阅卷宗、做笔录、查法条、搜判例、写文书、用印、提审、定卷、出庭,日子似乎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来了,忙碌而平淡,充实而无奇。
可是哪一段精彩的人生不是源自平凡呐。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改进电灯,由此彻底照亮了黑夜,其经历不可谓不伟大,但其成百上千次地去尝试、寻找最适合做灯丝材料的金属时,其过程不可谓不机械;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能够五次打破欧洲反法联盟,保护法国大革命成果,其人生不可谓不辉煌,但其在停战期间一次次地排兵布阵、整饬军纪时,该时刻不可谓不枯燥;“知行合一”的王阳明,是除孔子外,我国历史上的另一位圣人。他剿匪平叛、立院讲学、总督两广,其成就不可谓不传奇,但其在蛮荒之地、山洞之中,苦思冥想、格物致知之时,其境遇不可谓不困顿;守岛英雄王继才,先后获得“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其名声不可谓不响亮,但其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孤岛时,其岁月不可谓不苦涩。然而,他们都从那些简单、枯燥、困顿、苦涩的平凡日子中成就了不平凡的自己。
想想我们,虽然一生可能都会呆在检察系统的最基层,翻着一本本同样质感的卷宗,办着一件件似曾相识的案子,日子好像是有点黯淡,可是仔细真的是这样吗?我想一样的事情,站在不一样的角度,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我们所办的每一个案子在我们眼里可能极其寻常,但对于每一个犯罪嫌疑人来说,对于每一个犯罪嫌疑人所在的家庭来讲,都是天大的事情。从小处说,我们办的每一个案子都是别人的人生;从大处讲,我们对案件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国家法治进程的重要一环。因为,当年聂树斌案、赵作海案、呼格吉勒图案的承办人当时只怕是不会想到自己所办的案子会成为中国法治进程中里程碑式的事件。所以,对于案件定性,我不能不争论;对于强制措施,我不能不谨慎;对于文书用词,我不能不琢磨;对于卷宗装订,我不能不规范。检察事业同样需要“工匠精神”。
有时候面对“太细啦”、“太慢啦”这样质疑的时候。我在想,是啊,我知道案多人少,需要加快速度,但是要想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相较于速度,更重要的是质量,不是吗?更不必说,我们办的案子是别人的人生,怎容得下半点疏忽,我们做的决定影响法治进程,怎容得下些许含糊。平凡的事要当做不平凡的事来做,才能做真、才可做善、才会做美。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不妨勇敢一些,不必太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梁启超先生在《李鸿章传》中议论到:“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有的时候我们不妨自信一些,不必太过于担心别人的误解。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点评到:“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
有的时候我们不妨担当一些,不必太过于局限自己的思维。朱东润先生在《张居正大传》的结尾呼吁到:“整个的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祖先的时候,总会发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我们对于过去,固然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来,也必然抱着更大的期待。前进啊,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
是啊,愿我们都能立足于平凡,却着眼于伟大,既能脚踏实地,更要仰望星空,如此才能励精图治、不负韶华。最后在这里不妨演绎一下朱东润先生的呼吁:我们对于检察事业的历史,固然看到了无穷的光辉;对于检察事业的未来,也必然抱着更大的期待。奋斗啊,每一个新时代的检察人!
 
 
邯山检 二部 马晓
2021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