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日报:2023年大力推动低碳、零碳、负碳项目建设,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行业动态
2022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召开全国发改环资系统视频会议,研究部署2023年重点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全国发改环资系统要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力做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各项重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强生态文明统筹协调;全面加强资源节约;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等。
2022年12月30日,2023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会议强调,2023年能源工作要全力提升能源生产供应保障能力,发挥煤炭兜底保障作用;要着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强风电太阳能发电建设;要着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加强补短板锻长板,加强试点示范应用;要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12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建设运行,全国碳市场运行框架基本建立,初步打通了各关键环节间的堵点、难点,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通过专项监督帮扶等措施有效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对促进全社会低成本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2年12月30日,上海市碳排放配额第二次有偿竞价发放结果出炉,本次有偿发放总量为300万吨,竞买成交总量为1459662吨,统一成交价为60.38元/吨。上海的“碳”价与全国“碳”价基本一致,是北京“碳”价117.54元/吨的1/2左右。
近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秘书处表示,不同钢铁脱碳标准或举措的实施可能会给钢铁生产商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交易成本,并带来贸易摩擦的风险,有必要开展工作以加强标准的一致性。WTO秘书处计划于2023年3月9日在日内瓦举行以“贸易脱碳标准:促进钢铁行业的一致性和透明度”为主题的活动。
日前,太钢正式发布了不锈钢低碳冶金技术路线图。路线图明确了太钢集团低碳发展的时序表和基于不锈钢产品冶炼的六大碳中和技术路径,为2025年实现降碳6%、2030年实现降碳16%、2035年实现降碳30%、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了科技和技术支撑。
政策标准
2022年1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2023-2025年)》。《实施方案》明确以能源节约与绿色低碳转型、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低碳与零碳工业流程再造、生态系统固碳增汇、负碳及温室气体减排等领域为重点绿色技术创新方向;组织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关键绿色技术攻关。
2022年12月28日,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其中,工业领域碳达峰工程中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的实施方案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建设“日临”“莱泰”两大钢铁产业基地,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钢铁产能实现应退尽退,提升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促进工艺流程结构转型和清洁能源替代,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推行全废钢电炉工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挖掘节能降碳潜力,探索开展氢冶金等试点示范。到2025年,沿海地区钢铁产能占比力争达到70%。
2023年1月5日,四川省政府印发《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聚焦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其中,推动钢铁行业碳达峰的重要行动是严格执行钢铁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相关规定,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和已化解过剩产能复产。对2025年前达不到超低排放要求、竞争力弱的钢铁企业,推进存量优化,淘汰落后产能。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强度、产能利用率等要求为主的钢铁企业产量约束机制。大力推进非高炉炼铁技术示范,提升废钢资源回收利用水平,鼓励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力争2030年电炉钢比重提升至40%以上。
技术项目
近日,日本制铁宣布,与昭和电工公司合作,同时联合大分大学等六所日本国立大学,共同开发新型分离剂,将从低压(大气压力10%以下)尾气中高效分离回收低浓度二氧化碳。昭和电工的目标是:将回收的二氧化碳作为化学品原料进行再利用和销售,由此构建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
近日,梅钢高炉熔渣余热回收中试工程开工仪式在宝钢股份梅钢公司炼铁厂二号高炉举行。高炉熔渣余热的回收属于世界性难题。宝钢研究院开发出了高炉熔渣余热回收与耦合利用工艺(BSCU)的专有技术,在熔渣粒化、余热回收效率和余热利用等方面优势明显。后经宝武决定将在梅钢实施该技术的中试工程。该项目建成后将具备年处理25万吨高炉熔渣能力。
专利研究
一种甲醇尾气制还原铁的系统,换热器的第一出口通过管道联通至降压装置的入口,降压装置的出口联通至加热炉的第一入口;还原竖炉的炉顶设有上出口并联通净化装置的入口,净化装置的出口联通至换热器的第二入口,换热器的第二出口通过循环机联通至加热炉的第二入口;加热炉出口联通还原竖炉的入口。该系统通过甲醇尾气作为还原剂生产海绵铁,最大程度地利用碳氢资源,实现甲醇尾气升级利用、效益最大化。
碳市场
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8日交易期内,全国碳市场活跃度较上一交易期大幅下降,碳配额(CEA)成交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为56元/吨,碳配额总成交量为485.25万吨,总成交额为2.67亿元。其中,挂牌协议成交量为37.82万吨,大宗协议成交量为447.43万吨。
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8日交易期内,北京碳市场总体活跃度较低,碳配额成交均价最高125元.14/吨,最低110.60元/吨,总成交量仅为6214吨;上海碳市场成交均价在56元/吨左右,总成交量97.42万吨,成交量大幅上涨;湖北碳市场成交均价最高48.43元/吨,最低46.83元/吨,总成交量为44.84万吨,日均成交量大幅下降;广东碳市场成交均价最高77.65元/吨,最低73.18元/吨,总成交量为95.24万吨。
CMISI低碳实践
1)12月27日,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研究的“2022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在京正式发布,这是从2018年开始连续第5年发布“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该指数根据220家钢铁相关单位近五年申请的专利数据,从专利创造、专利运用、专利保护等多个角度对其专利创新能力进行了公正、科学评价。宝钢连续5年位居第一,首钢、鞍钢、马钢和攀钢评分在80-90分之间。中冶集团(上海宝冶)、山东钢铁集团、中冶集团(中冶南方)、中冶集团(中冶赛迪)、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包钢、中冶集团(中冶京诚)、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河钢集团(唐钢)、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得分在70-80分之间。
2)12月28日,针对钢铁行业反响强烈的《钢铁企业重点工序能效标杆对标指南》团体标准,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通过视频直播方式,二次为业内同仁进行了标准宣贯。结合“为什么制定这个团标”“对标调整表及其引导性”“规范工序能耗边界”“推动标准实施与认可”等行业反馈的热点问题,张龙强院长在直播中进行了重点回应。该团体标准主要满足四个方面的需求:一是满足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需要;二是满足相关政策对行业能效提升目标要求的需要;三是来自行业的需要,当前行业节能工作已进入瓶颈期;四是推进能效达到标杆水平工作有效实施的需要。
3)12月29日,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标准所所长助理、全国生铁及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卢春生,应邀在“绿色制造节能减排降碳”系列讲座第十四讲——“绿色低碳铁合金技术”作专题报告《铁合金在钢铁中的应用及标准体系发展建设》。他详细介绍了钢铁的生产工艺流程、铁合金在钢铁中作用以及应用情况,我国铁合金标准体系发展建设以及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等内容。
免责声明:
本快讯摘自CMISI《双碳周报》。CMISI力求报告信息准确、及时和客观,但不对报告数据做任何承诺。读者据此报告做出的任何决策与CMISI无关。
关键词: 2023年 低碳、零碳、负碳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