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蔬菜大棚撑起致富“绿伞” 丰收“钱”景旺

年来,定西市漳县大力发展特色瓜果蔬菜种植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等生态高效农业产业,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新鲜、健康、美味的需求,更让设施农业焕发了新生机,种出了增收致富好“钱”景。

漳县盐井镇,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庄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走进该镇杜家庄村的蔬菜大棚,温暖湿润的空气裹挟着蔬果的清香扑面而来。一垄垄草莓植株郁郁葱葱,饱满的草莓果实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诱人,仿佛红宝石般镶嵌其中;旁边的黄瓜架上,翠绿修长的黄瓜挂满枝头,顶花带刺,长势喜人。

“我们大棚里的草莓不打农药,品相好,口感也好,一直都是供不应求,尤其是春节期间,是草莓的销售旺季,也是我们生意最好的时候。”种植户包龙武手里端着一盆刚摘下的草莓热情地说道。

“我经营草莓行业有十多年的经验,今年在盐井镇杜家庄村种了两个大棚的草莓,一个棚三亩多地,现在正是草莓采摘的时节,一天出货量一百多斤,年亩产量三千多斤,一年总收入十万元左右。”包龙武说。

杜家庄村的蔬菜大棚项目落地以来,始终坚持绿色种植,不仅满足了群众“舌尖上的需求”,更让原本闲置在家的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还成为了提高当地群众收入、带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目前,全村共有32座蔬菜大棚投入生产。

“漳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一期工程流转我村农户土地270亩,建成冬暖式大棚9个,高端保暖大型拱棚23个,主要种植口感西红柿,黄瓜,辣椒等特色蔬菜,年产量达到4500吨,产值约1600万元,带动了杜家庄村及周边90余名群众务工,采收盛期务工人数超过160人,人均月增收3000元以上。下一步,杜家庄村将继续坚持因地制宜,真抓实干的发展思路,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同时,还将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等新型发展模式,积极引入更多的加工企业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盐井镇杜家庄村副书记杜国良说。

漳县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工作重点,围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特色化,持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