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森林消防“守夜人”的橙色防线
12日是正月十五元宵夜,万家灯火映团圆。当人们沉浸在赏花灯、猜灯谜的节日喜庆中时,平凉市森林消防支队的指战员们却以“火焰蓝”的坚守,在六盘山麓、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子午岭林区筑起一道橙色防线,用“守夜人”的忠诚守护着陇东大地的生态安全。
深山巡护织密防火网
清晨6点,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薄雾未散,崆峒大队的巡护分队已开始负重跋涉。队员们手持GPS定位仪和风力灭火机,沿着荆棘丛生的山脊线展开网格化巡护。“这个区域有3处输电线穿过林区,具有‘树线矛盾’隐患,必须重点监测。”中队长张永辉俯下身子,仔细检查着林下可燃物的厚度和含水率,通过丰富的经验判断是否存在火灾隐患。春节期间支队累计出动巡护力量270人次,徒步巡护里程达100公里,排查消除火灾隐患14处。
全时待命打造安全屏障
走进平凉市森林消防支队作战指挥中心,电子大屏上多个监控画面动态循环,卫星林火监测系统以及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数据实时刷新。当日值班员紧盯监控大屏,指尖划过崆峒山24.4万亩重点林区缩略地图:“受昨日清晨降雪影响,崆峒山景区林下可燃物含水率回升,火险等级已经下降。”春节期间,这个支队24小时运转的“神经中枢”累计处理卫星热点核查4次,接收上级调度指令6条,5分钟内即可快速完成各类灾害应急响应部署。
暖心宣传筑牢防火意识
“您看这个孔明灯,燃烧温度能达到300℃,坠落的孔明灯如果没有熄灭,遇到干燥树冠或者其他可燃物,仅需15秒就能引燃。”在崆峒区绿地广场的灯会上,进入队伍工作已经14年的分队长郭澎涛正向群众进行知识科普。支队在景区、村镇、城市广场等地,共设置12个宣传点,发放防火传单1000余份、科普手册300余份,联动驻地相关单位,创新开展“猜消防灯谜换平安福袋”活动,让防火知识随着节庆氛围深入人心。
战备值守守护万家灯火
夜色渐深,支队机关大楼依旧灯火通明。作战勤务值班室内,值班员紧盯卫星林火监测系统;车库中,所有消防车辆保持战备状态,1000余件(套)装备在白天已经全部完成拉动检验。副支队长苑利君介绍说:“我们实行领导带班、全要素备勤制度,整个春节期间支队及时修订各类灾害应对处置方案,累计开展拉动演练6次,确保队伍遇有重大警情立即出动。”
当城市夜空绽放璀璨烟花时,跃动于城市与山林间的橙色身影正用脚步丈量平安。这支连续17年驻守于平凉和庆阳两地的队伍,用“群众过节、我们过关”的担当,在元宵佳节书写着新时代“守夜人”的忠诚答卷。
关键词: